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拒不返还彩礼被法院悬赏:婚姻不是生财之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6-18 11:20:58  稿源: 宁波日报

  关育兵

  近日,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悬赏公告引发社会关注。公告显示,被执行人吴某因拒不履行返还胡某友彩礼4万元的义务,法院决定悬赏一年,举报人若提供有效财产线索,将获得执行到位金额10%的奖励(6月17日澎湃新闻)。

  “4万元彩礼悬赏令”公之于众,让大家看到,被执行人吴某拒不返还彩礼的行为,不仅是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战,更折射出婚姻观念在物质浪潮冲击下的扭曲变形。

  彩礼本是传统婚俗中承载祝福与诚意的纽带,但在部分地区逐渐异化为“天价筹码”,部分家庭甚至因婚致贫。吴某案件中,4万元彩礼数额虽不算惊人,却因女方拒不履行返还义务,暴露了彩礼纠纷背后的社会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予以支持。这一法律规定,正是为了平衡双方权益,避免彩礼沦为敛财工具。

  借婚姻索取财物的乱象,本质是将婚姻异化为交易。在山东某地,曾出现女方收取28.8万元彩礼后“人间蒸发”的案例;河南也有夫妻闪婚后迅速离婚,男方追讨彩礼无门的事件。这些现象与《民法典》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背道而驰,不仅伤害了当事人感情,更动摇了婚姻制度的根基。当彩礼成为婚姻的“入场费”,当感情被明码标价,婚姻便失去了神圣性,沦为冰冷的利益交换,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万宁市人民法院发布悬赏公告,是司法机关对拒不执行行为的强硬回应,更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有力震慑。通过将执行难题“晾晒”在阳光下,借助群众力量拓宽财产线索渠道,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向社会传递出“法律红线不可触碰”的明确信号。这一举措彰显了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也警示着企图通过婚姻谋取不当利益者:任何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治理彩礼乱象,需要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约束。法律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彩礼纠纷相关法律规定,细化彩礼认定标准和返还条件,提高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道德层面,需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打破“彩礼越高越有面子”的攀比心理。此外,基层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推动婚俗改革,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