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书店儿童图书区看到,有不少童书包装非常精美,价格也不菲。在书店采访30位家长发现,大多数家长都表达了市面上儿童读物价格太贵的观点。“每次带孩子来书店,不花两三百元很难走出来。一本书七八十元甚至100多元的很常见。”一位家长说。(6月23日《法治日报》)
数据显示,近年来童书市场迅猛发展。在数字化阅读的强力冲击下,传统出版社纷纷转向主要依靠纸质阅读的少儿出版市场。其中一些出版社在出版童书方面并不专业,却盲目跟风,造成童书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童书市场是朝阳行业,但目前童书市场乱象不少。比如价高质低。一些童书表面看起来包装精美,显得上档次,售价较高,但内容却粗制滥造,甚至存在盗版、仿冒的现象,成了“童书刺客”,让消费者“买椟还珠”。童书存在过度包装、定价虚高等问题。而童书成了高端商品,不仅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偏离了童书出版的初衷。童书过度包装,带来了浪费。一些童书还充斥不良内容,对孩子们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童书刺客”暴露当前童书市场存在的野蛮生长乱象,热热闹闹的童书市场,其实“虚火”太旺,导致良莠不齐。各方“一拥而上”还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监管不力。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出台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但对于出版物,却没有对于过度包装的相关规定;同时,对于出版物价格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童书过度包装与定价虚高等问题。
另外,一些家长、学校、图书馆等也没能严把童书“质量关”,他们在选择童书时,并不会认真阅读童书,甚至“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还忽视了一些有毒童书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价高质低的童书或有害童书受到图书馆、学校、家庭的“热捧”,市场没能发挥出优胜劣汰的作用,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童书是孩子的精神食粮,必须促进童书市场规范运行、高质量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读到好书、多读好书。不让“价高质劣”的童书收割孩子,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比如童书过度包装与定价虚高等问题,就不能处于监管盲区,要进行必要约束。要更好规范童书市场发展,加大监管力度,重建行业规则,对童书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净化童书市场,防范无良商家浑水摸鱼,无底线赚“儿童钱”。家长、学校、图书馆等在选择童书时,也要为孩子们把好关,要重视性价比,理性消费,要摒弃价高质低的“童书刺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