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 玉
近日,有消息称,《桂林市2025年度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进入考察人选名单》中,考生苏某某曾因虐猫被华中农业大学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记者查询发现,桂林市人社局官网6月19日公布的名单显示,考生苏某某考取的单位是桂林市平乐县同安镇便民服务中心,考试总成绩列该岗位第一名。针对此事,当地人社局回应称,已经接到一些反映相关问题的信息,会结合当前了解的情况,进一步调查处理。(6月30日《大河报》)
曾经的虐猫者苏某某,自从那件事后,似乎就陷入了无休止的猫鼠游戏中,热心的网友们,有意无意地扮演起了“猫”的角色,巡视、追踪、出击。互联网的记忆,很多时候就是这般刻骨铭心。即便过了很久、即便千里之外,也会被瞬间唤醒。历历在目的,不仅有“事实”,还有“情绪”。彼时彼地的愤怒,毫无衰减地延续到了而今。当公众见到这份“人选名单”时,那熟悉的名字,实在很冲击、很扎眼。群情激愤之际,当地人社局,猝不及防就被推至了风口浪尖。
关于苏某某当时的行径,法律评判与道德评判,显然是存在一定“认知差”的。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伦理与生命观议题,这姑且不论。但可以确信的是,相比于大学“严重警告处分”这类精准、可量化的惩戒,民间的道德讨伐舆论追罚,往往有无限性的一面。这意味着,但凡一个人因为一件事,在网络上留下恶名,那么其就很容易遭遇网友的长久阻击。一次“社死”之后,很可能是“触网即挂”——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于苏某某身上。
就最近观察到的情况看,在一些大学录取、事业单位招聘中,很多过往的网络丑闻“主角”,都遭受了网友们的“二次拦截”。这种“一锤到底”的攻势,当然是基于朴素的正义观。只不过,人们还是不免要追问,其终点在哪里?其标准是什么?苏某某事件中,面对重压,桂林方面表示,“已经关注到此事,目前处于政审考察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既然“群众意见这么大”,当地很可能就知难而退、“顺势而为”了。
选人用人“品德关”,是个很模糊的东西。其实,关于事业单位招聘,“道德品行”维度的要求,还是相对较为具体的。只不过,从近年来一系列事件来看,网友对于此类招聘中的“道德品行”项,显然提出了更高、更丰富的要求。卷入事件的相关方则见机行事、灵活处置。其行为逻辑,并不是规则、公平等等价值立场,而是危机公关、息事宁人的灵活身段。若不就这种敏感问题、关键问题给出明确说法,今后类似的纷扰,想必还会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