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7月2日,话题#上海交大学生疑被校外人士殴打#登上微博热搜。当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账号“平安交大”发布声明:学校坚决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坚决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开放的广泛争议,许多民众担心上海交通大学会因此封闭校园。记者发现,上海交通大学“参观交大”板块仍提供预约通道。(7月3日九派新闻)
根据网友发文,6月30日晚,上海交通大学一学生在校内体育场跑步时被足球砸中头部,发现踢球者为校外两名小孩。该学生与踢球小孩的家长发生言语冲突后因身体不适倒地,小孩家长持续脚踹学生。最后该学生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就是说,这是起学生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引发的伤害案件。
在这起冲突事件中,上海交大保卫部门“坚决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本校学生撑腰的积极表态值得肯定,这种态度,既对冲突中受伤的学生是一种安抚,也会让其他学生感到温暖,同时对校外人员也是一种警示:高校校园并非法外之地、自由场所,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不是没有“保护伞”。
作为冲突相关方,也要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踢球的校外学生,在足球砸中交大学生的情况下,积极道歉才能避免矛盾升级,而其家长则应该释放“送伤者就医”的信号,遗憾的是,事情却向着言语冲突、肢体暴力方向发展,出现了交大学生倒地被送医等严重后果,踢球者及其家长应担责。
上海交大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有没有疏漏?应该说有一定责任,如果对校内学生训练和校外人员踢球分开管理,并安排专人维持体育场秩序,踢球者不会伤及校内学生,事件也不会上升到冲突级别。
虽说学生被足球砸中头部并遭受暴力殴打值得同情,但从事发起因和过程看,这与其言语中出现不当词语有关。如果克制一下,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情绪。
特别要指出的是,别让这种极端事件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早在2017年,教育部、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随后各地还出台文件鼓励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等对外开放。上海交大等高校遵循政策顺应民意对外开放不易,希望不要受此次事件影响。
坦率说,很多高校是不太愿意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至今不少高校仍大门紧闭限制校外人员进入体育场馆健身。这主要因为存在安全、成本等问题。如果学校以上述事件为由,拒绝对外开放体育场馆,则是小题大做。这需要所有高校理性看待上述冲突事件,别拿这种极端个案作为借口。
可以说,所有公办学校都应该按照政策要求开放体育场馆,这既是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对全民健身热潮的支持。在对外开放校园体育场馆的同时,如何确保安全对所有学校都是首要命题,既要确保校内人员不被校外人员伤及,也要确保校外人员安全健身,让学校体育场馆变成安全场所。
全国各类学校有几十万所,如今大多数高校已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校外人员要珍惜这种健身机会,与校内人员和谐相处;而各类学校在开放体育场馆后,重点是做好各类人员的安全保障、矛盾化解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