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征
近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评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好多直播电商平台的差评区里,充斥的竟然是各种好评。记者调查发现,网络水军机构通过暗号大量招募水军,并通过复制粘贴、探店不用进店等方式,将“大众点评”变成“商家自评”(7月8日央视新闻)。
互联网时代,网络评价已成为消费者购物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网络水军操控评价现象,如同一股浊流,搅浑了这“一池春水”,严重扰乱网络消费秩序。
网络水军的猖獗,不仅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们炮制的虚假好评,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购买决策,使消费者难以购买到真正符合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这种行为也挤压了诚信商家的生存空间,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利益的驱使下,网络水军的手段愈发隐蔽和多样化。他们利用暗语在各大平台招募刷手,通过改价刷单、伪造物流信息等方式,规避电商平台的监测。更有甚者,一些正规平台为了流量和利益,也参与刷评控评,推出“自由探店”等模式,纵容用户在不到店、未体验的情况下撰写探店笔记,客观上助长了虚假评价的歪风邪气。
面对网络水军肆虐,平台和监管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加强监管,斩断这条黑色利益链。平台作为网络交易的重要载体,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大对刷单、控评行为的打击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交易数据和评价内容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订单与评价。同时,完善平台规则,提高对虚假评价的审核标准,对参与刷评的商家和账号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震慑。
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对网络水军机构、中介及相关平台进行全面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加强对网络水军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此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网络水军和虚假评价行为。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真实评价才是消费指南。只有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消费评价回归真实,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网络消费环境,消费者才能够放心购物,网络消费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