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小心越界的“背调”侵犯劳动者名誉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7-10 10:36:1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苑广阔

  前同事的一句负面评价,被写入背景调查报告中,导致求职者入职新单位后薪酬打了折扣。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求职者主张背景调查未核实信息真假侵害其名誉权,起诉要求背景调查公司赔偿,最终法院判决调查公司构成名誉侵权。(7月10日《工人日报》)

  这一案例为野蛮生长的背景调查行业敲响警钟:企业的“知人善任”不能以践踏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代价,背景调查必须恪守法律边界。

  当前,背景调查已成为职场生态的重要环节。据猎聘研究院数据,2022年超六成企业将背调纳入招聘流程,调查范围从学历认证扩展到社交关系、消费习惯等私域。这种扩张背后是市场经济下信用体系的建设需求,但更折射出劳资地位不对等的现实。当企业以“全面评估”之名行“隐私掘金”之实,不仅违背《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的最小必要原则,更可能构成对人格尊严的侵犯。

  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明确了背调机构的双重义务。调查公司辩称“仅客观记录”的说辞未被采纳,法院着重指出其未核实信息真伪的过错。这实际上划定了背调的法律红线:既要确保信息采集的合法性,更需对信息内容履行核实义务。就像医院不能因为检验设备自动化就免除误诊责任,背调机构也不能将道听途说包装成“客观陈述”。尤其涉及“生活作风”等道德评判时,更应谨慎验证,否则极易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某职场平台调研显示,42%的虚假背调信息源自前同事的主观评价,这正是本案“黄灯评级”失范的普遍写照。

  构建健康的背调生态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对企业而言,应当遵循“目的限定”原则,如调查金融高管的征信记录具有正当性,但追问普通文员的婚育计划就属越界。某跨国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其背调清单明确标注每项信息与岗位胜任力的关联性,并设立员工代表参与的监督委员会。立法层面则需细化《劳动合同法》第八条,将“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标准具体化,例如上海市人社局近期出台指引,明确禁止收集基因、性取向等敏感信息。更重要的是畅通救济渠道,本案判决开创性地将薪酬损失纳入名誉侵权赔偿范围,为类似维权提供了范本。

  在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背景调查本应是促进职场诚信的工具,而非制造就业歧视的凶器。当我们谈论背调的边界时,本质上是在探讨如何平衡企业知情权与劳动者人格权。一个文明的雇佣关系,应当既能筛检出真实的履历瑕疵,也能守护住每个人不被恶意揣测的尊严。这需要企业收起“调查万能”的傲慢,让背调真正回归“有限知情”的法治轨道。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