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冒牌专业博主乱象该治治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7-11 10:17:4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盛 翔

  近日,“网红律师”西绿被指并无律师执业资格,冲上热搜。西绿原名赵某某,之前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律师工作日常,账号有十几万粉丝,长期以“精英女律师”人设活跃于多个社交平台,原来竟是个连法考都没通过的假律师,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网红直播是当下一种常见商业模式。风口之下,不少专业人士,比如律师、医生等也涉足其中,成为“网红”。这本身无可厚非,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与此同时,可以提高平台内容质量,也正是平台所需要的。但“网红律师”“网红医生”,首先必须是真律师、真医生,必须具备相应专业资质。

  西绿这样的假律师,居然能成为“网红律师”,不仅揭开了某些“职业网红”的画皮,更暴露了平台资质审核形同虚设的行业疮疤。需要资质门槛的职业,在网上做博主贩卖知识,平台首先必须核验资质,这是常识。但某些平台审核此类专业身份,竟然只需注册用户昵称时,不带律师或医生等字样,即可蒙混过关。至于视频或直播内容,实际是不是讲的法律、医疗等专业知识,好像完全不在监管范围之内,没有专业资质照样可以大谈特谈。

  “自媒体”平台上,假律师、假医生等并非个案,而是批量存在。很多没资质的法务公司批量运营所谓律师号,某些医托团队也是大量豢养“白大褂网红”。他们深谙流量玩法,用“五分钟教你应对医疗事故”之类标题收割焦虑,以“取保候审必看技巧”之类话术埋下钩子。这些假律师、假医生往往比真的专业人士更懂网络传播,更有可能成为“网红”,博眼球、赚流量、谋私利。此类乱象背后,是一条很长的灰色产业链。

  当专业服务异化为骗子的流量生意,受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要求,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其提供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相关材料,予以核验并在账号信息中加注专门标识。但在执行层面,这些要求显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相关平台的举报选项里,甚至根本没有“博主无专业资质”这一项。

  知识传播不是真人秀,不能容忍骗子假借专业博主身份牟利。当我们在直播间里听“律师”分析案情,在短视频中学“医生”讲解药理,我们期待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附着其后的专业背书。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真正的专业人士走出象牙塔,但绝不需要“西绿们”把执业资格证变成美颜相机里的虚拟道具。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