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滕头经验”让更多乡村踏上共富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7-14 09:51:5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徐根凯

  漫步在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村,清澈的人工湖湖面倒映着香樟林,白鸽在清风广场上与游客嬉戏互动,一幢幢联排别院掩映在葱茏绿意中,村民的欢声笑语随处可闻。这个面积2平方公里的江南小村,创造了年社会总产值130.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2万元的发展奇迹。(7月13日《宁波日报》)

  乡村振兴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发力。滕头村从“改土造田”到“卖生态”再到“连锁滕头”的跨越,不仅勾勒出一个村庄的共富轨迹,更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其价值在于证明:乡村的潜力,藏在生态里、产业里、文化里,更藏在创新突破的勇气里。

  生态优势的转化,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滕头村70%的绿化覆盖率、年吸引170万人次游客的成绩,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滕头村否决近百个污染项目,用30年坚守换来了“全球生态500佳”的招牌,更通过生态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这种“宁舍短期利益、力保长远生态”的抉择,对许多面临发展与保护矛盾的乡村极具启示意义——守护好生态本底,才能让“卖风景”比“卖资源”更有后劲。

  产业联动的创新,是带动区域共富的引擎。“连锁滕头”模式打破了“一村独富”的局限:观光小火车串联周边景点,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2万元;“飞地经济”让50余家企业年贡献营收超10亿元,这种“强村带弱村”“本土加外拓”的思路,解决了乡村发展中资源分散、空间受限的难题。正如奉化芋艿头通过“全芋宴”实现年销售额8000万元,说明乡村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产业链,才能让单个村庄的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势能。

  人才与文化的赋能,是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滕头村36年投入数百万元的“育才奖励基金”,培养出3名博士、26名硕士,“90后”孙逊返乡当讲解员的选择,彰显了乡土对人才的吸引力。而“三先原则”的党员精神、“鸽司令”家族的坚守,更让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了发展硬支撑。这提示我们:乡村振兴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让本土人才有归属感,让外来人才有施展空间。

  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乡村振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滕头的成功,离不开其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也依赖于数十年的持续投入。对其他乡村而言,不能简单复制,而要因地制宜:山区村可学其生态保护的定力,平原村可借鉴其产业联动的思路,城郊村可参考其“农旅融合”的路径。 

  当然,推广“滕头经验”还需破解现实难题。比如,如何让更多村庄具备“说不”的底气,拒绝污染项目;如何让“飞地经济”在欠发达地区落地生根;如何避免人才“引得来、留不住”。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精准扶持,也需要乡村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

  期待“滕头经验”的星火,能点燃更多乡村的共富梦想。当每个村庄都找到自己的生态密码、产业路径、文化根脉,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斑斓,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会更鼓。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