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将快递计量计价行为纳入法治刚性轨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7-18 11:4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木须虫

  2.1公斤快递按3公斤计价、停车不满1小时按1小时收费……近日,快递等行业“向上取整”的收费方式引发公众关注。“向上取整”成行业惯例,是否合规却值得讨论。几元钱、几角钱的差价背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容忽视(7月15日《经济参考报》)。

  这些披着“行业惯例”外衣的“向上取整”做法,正在消费领域悄然侵蚀公平交易秩序。消费者看似微小的损失背后,是企业利用规则漏洞进行的群体性权益侵害。根治这一乱象,需打破行业监管碎片化困局,将计量计价行为纳入法治刚性约束。

  “向上取整”的本质,是披着“便利”外衣的侵权行径。从快递企业以“行业共识”为由模糊计费重量,到停车场以“管理成本”为借口拒绝精准计时,再到共享充电宝用格式条款强制消费者买单,企业将个体损失“微缩化”包装成合理收费,实则以群体交易量为杠杆的规模化侵权。

  “向上取整”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明确的“不公平交易条件”,不仅违背计量公正原则,更将消费者置于被动接受强制交易的弱势地位。当千万次微额侵权累积成企业利润,这种“合法伤害权”的滥用已突破商业伦理底线。

  行业乱象的普遍性,根源在于监管“九龙治水”格局下约束力的系统性弱化。快递领域虽有国标要求计费重量保留小数点后1位,但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效力;停车收费、共享服务等领域更存在规范真空,企业得以在灰色地带肆意操弄算法。监管部门权责分散、执法疲软,面对企业“违法成本低”的现实,消费者维权常陷入举证难、追责难的困境。法规的模糊与监管的滞后,最终让侵权惯例从“个案”蔓延成“常态”。

  破解困局需构建法治化治理框架,形成监管合力。首要之举是细化计量关联立法,打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行业法规衔接堵点,明确将“向上取整”定性为违规操作,配套具体处罚条款。其次,分领域制定“最小计费单位”强制标准,如快递续重计费精确到0.1公斤,停车收费设置免费缓冲时段,共享充电宝推行阶梯计费,以技术标准消解企业“技术惰性”。更重要的是,整合执法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领域联合监督体系,对顽固侵权者施以高额罚款、信用惩戒等纠偏措施。

  计费规则的毫厘之差,折射市场公平的千里之失。唯有将计量计价行为纳入法治刚性轨道,才能斩断算计消费者的无形黑手,守护好消费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