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川
七月的甬城热浪滚滚,比天气更热的是“浙BA”。7月16日至20日,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宁波赛区预选赛举行。5天23场比赛轮番上演、精彩不断,赛场内外气氛热烈、场面火爆。满城尽说“浙BA”,成为今年夏天甬城的一大现象。
一场看似普通的群众性体育赛事,缘何引发如此多人关注并参与?解读隐藏其中的“吸睛密码”,显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全新的赛制设计,让赛事更接地气。本届“浙BA”在组队方式及球员组成上颇具看点。比如,不同于职业联赛实行的以俱乐部名义的参赛方式,“浙BA”以区(县、市)和城市之名组队,从而大大激发了球员和球迷的认同感、归属感。再比如,根据规则,“浙BA”只允许本地业余选手参赛,没有专业选手,没有外援,清一色的本土球员让比赛变得更加公平和纯粹。“浙BA”为众多草根选手一显身手,提供了难得的大舞台。
别具一格的氛围营造,让赛事成为人们享受快乐的嘉年华。本届“浙BA”,在营造赛事氛围、引发社会关注、动员球迷参与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比赛还未正式开始,各队的“隔空较量”已经打响,官方号主动参与网络玩梗,纷纷下场“整活”,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各路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宣传造势,为赛事推波助澜。在赛事举办期间,球迷如同参加盛大集会,各显奇招,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输赢不重要,快乐最重要。“浙BA”为广大篮球爱好者释放激情、享受快乐,提供了绝佳机会。
多部门联动,让赛事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媒介。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赛事,相关部门费尽心思,持续“出招”,推出了系列“大礼包”。不仅在赛场外面设置市集,提供各种各样的美食、非遗和文创产品体验,而且规定凡持“浙BA”宁波赛区门票,可在21家宁波景区享受免票、票价5折等优惠。如此用心安排,不仅很好地集聚了人气,让所有参与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借机推介了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拉动了消费,放大了赛事效应。
“浙BA”的火爆,让人们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意义有了全新认识,为各地进一步办好类似活动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根据以往经验,除了那些高水平专业运动队和职业球队参与的赛事,群众性体育赛事少有人关注,很难成气候。但近年来,贵州“村超”、江苏“苏超”的陆续走红,以及此番“浙BA”的火热出圈,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群众性体育赛事大有可为。
当今,赛事活动的意义,早已不局限于体育运动本身。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提振精气神,并且以赛为媒促进消费,在多方面激发城市活力,成为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由此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自娱自乐,而是提高站位,善用大手笔,重视并办好群众性体育赛事,努力发挥它在服务城市、服务市民中的多元价值。
善于创新思路,用心办赛。高水平的赛事,离不开高水平的策划和组织。要坚决摒弃应付心态,不为办赛而办赛,而是舍得花功夫,办人民群众喜欢的干净、公平、纯粹的赛事。尤其在赛程设置、氛围营造、广泛动员等方面,应多做文章、多出新招。比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比赛可考虑采用主客场制,这对于扩大赛事影响力和吸引力,助推各地发展,定会产生更佳效果。
打造更接地气、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贵在部门联动。事实证明,办好一场赛,体育部门责无旁贷,文旅、商贸、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不可或缺,宣传部门的助力更是必不可少。在办赛过程中,只有坚持全局一盘棋,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办好一场赛,激活一座城”的目标,让群众性体育赛事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