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日托班”养老模式值得借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7-24 10:18:00  稿源: 宁波日报

思 萍

最近,《浙江老年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庙后王社区“老年日托班”的故事。“老年日托班”,是借鉴幼儿园日托班的办法,白天,老人到日托班托管,晚上回家。日托班由社区兴办,有专人负责,为老人提供中餐、医疗健康、组织活动等全方位服务,每天收费9.9元。“老年日托班”值得借鉴。

居家养老是许多老人的选择,但居家养老也容易困在家里,老人比较孤独。“老年日托班”就是把困在家里的老人呼唤出来,让他们与同龄人聊聊天、读读报、下下棋、打打乒乓,比困在家里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也更安全。“老年日托班”能够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有的老人说:聚在一块有说有笑,太阳落山也不知道。“老年日托班”为老人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养老空间。

老年学家倡导老人要“凑热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团队曾对2.8万名平均年龄89岁的老人做过5年随访,发现社交活动可以延长其寿命:不参加社交活动的死亡率为18.4%,偶尔参加的为8.8%,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的为8.3%,每周参加一次的为7.5%,几乎每天参加的为7.3%,社交活动越频繁,生存时间越长。“老年日托班”是让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的极好平台。

子贡曾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犯了难:如果说死者有知,恐孝顺子孙会妨生以送死;如果说死者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亲而不葬。这番话记载在《说苑·辨物》里,这种左右为难现象在哲学里称为“二难推理”。在养老上也存在“二难”现象:许多老人既喜欢与子女在一起,又怕拖累他们;许多子女既喜欢与父母在一起,又为因工作脱不得身而困扰。“老年日托班”让老人白天在这个“新家”与老兄弟、老姐妹享受同龄之乐,晚上回到自家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朝出夕归,被戏称为“老人幼儿园”的“老年日托班”,有效地缓解了家庭的这个“二难”矛盾。

“老年日托班”深得中国传统敬老文化的精髓,巧妙地结合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既避免了机构养老的刻板单调,又能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老年日托班”进出的门槛不高,比较灵活,让老人养老多了一种选择;“老年日托班”所需投入不多,一般社区就能承担;“老年日托班”收费明显低于机构养老,受托人都能承受。“老年日托班”书写着“老有所养”的新答卷,是养老模式的创新。

党和国家很重视家庭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以增加老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避免其受到人身伤害。社区通过兴办“老年日托班”,可整合资源,为老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提升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能够提升社区的适老化程度。“老年日托班”有利于促进社区成为串联老人的核心枢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到2025年,我国要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抓好“一老一小”,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2023年春节前夕,在视频连线看望基层干部和群众时,总书记强调:“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办好“老年日托班”,是落实总书记嘱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

“老年日托班”已在上海等地积极推广。在日本,“老年日托班”被称为“托老所”,是很广泛的养老模式。盼“老年日托班”也在我市推广,让更多老年人从“老有所养”,走向“老有善养”。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