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情绪劳动”需要更多温柔相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7-29 10:47:4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杨朝清

  不管面对何种情况都要时刻保持热情微笑、情绪饱满……本是集中在服务行业的情绪劳动,如今在不同行业有泛化趋势。不少劳动者感叹,“过度的情绪内耗”远远超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努力”,这也使得情绪劳动这一“老概念”得到 “新关注”。今年2月,福建厦门一家公司宣布新增每年2天带薪“不开心假”。(7月28日《工人日报》)

  虽然情绪劳动是一个学术概念,但它并不难理解。有学者在对航空服务业的乘务员、收账员进行实证研究后,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概念。情绪劳动是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是为了让组织、他人感到满意和舒适,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所付出的、常常被忽视的劳动。

  不论是为了在他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不得不进行“情绪伪装”,还是在社交场合中为了显得合群进行“情绪配合”,抑或为了不影响工作对情绪进行人为管控的“情绪抑制”,在职场和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情绪劳动。适度的情绪劳动无可非议,一旦情绪劳动没有禁忌和界限,就会让员工承受身体和精神上双重痛苦与伤害。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服务类企业要求员工加大情绪劳动的投入,让员工不堪重负、身心俱疲;数字技术的如火如荼,让网络空间成为一个情绪劳动的竞赛场,哪怕员工回到了家中有时候也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在线上进行情绪劳动;当情绪劳动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当情绪劳动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与激励,普通劳动者身上就会积累不少消极、负面的情绪。

  在一个盛行工具理性的社会中,部分企业管理者千方百计地追逐利益最大化。在某些人的眼中,员工最好就是没有情绪情感、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人;对于员工的情绪劳动,他们要么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对员工的情绪劳动给予足够的“温柔相待”。

  普通劳动者的情绪情感状态,需要更多被看见、被尊重。在劳动权益保障逐渐深化、细化的今天,情绪劳动也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如果一味地给员工“压担子”,不可避免会导致有的员工难以承受,最终情绪失控、心理失衡甚至会患上精神疾病。

  社会学家科塞注意到,锅炉都有一个安全阀,可以使过量的蒸汽不断排出,从而起到减压的作用。有感于此,他提出了安全阀机制,认为人们理应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使各种压力和紧张情绪得以释放。 “不开心假”本质上就是一种“安全阀”,有助于让员工的身心得到休养和调试,从而让员工更好地轻装上阵。“不开心假”表面上看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实际上却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彰显企业的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情绪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关乎他们的权利与尊严。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给予普通劳动者情绪健康、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怀与社会支持,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姿态。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