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发展最强劲的动力
——二论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宁波日报评论员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审议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具体要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高地、“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个基本建成”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走在前列”,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指明了实践路径,发出了奋进新征程的动员令。
加快建设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创新能级,是宁波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列的关键所在。我们要锚定先行坐标、聚力攻坚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科创能级。构建高效协同的科创平台体系,以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加强战略资源和创新要素导入,形成一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强化教育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实施高等教育攀高跃升行动,以高水平大学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强市建设。以最优人才生态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动能,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人才量质全面提升。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撬动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创新企业培育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行“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协同攻关机制。打造现代化产业链群,推动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与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集群,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绿色化转型、新型技术改造、文化创意赋能,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补短提能,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快“土特产富”全链条发展。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地和创新应用高地。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强全市一体化的数据基础底座平台,建设安全可靠的训练、验证、测试等数据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推进AI芯片、智能传感、智能软件等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AI消费品等智能终端,高水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快数字政府2.0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科研、金融、养老、教育、文旅、治理等领域深度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完善全社会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构建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全社会人工智能素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体。强化民营经济服务保障,构建完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涉企问题督办协调闭环管理机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要求,锚定目标,聚力攻坚,勇立潮头,让创新成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不竭动力和鲜明标识,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