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深圳华强北附近送外卖的群体中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这些孩子在商业大楼外接过外卖骑手手中的餐盒,代替骑手穿梭于大楼内,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赚取每单1元的“勤工俭学”费用。
8月3日,有家长向三湘都市报记者表示,这样的做法有安全隐患;不过也有家长支持甚至开通展示孩子“送外卖”的社交账号。多家外卖平台明确,不允许“转包”。饿了么客服表示,目前平台暂时不允许外卖员把最后1公里“转包”给小孩子。美团外卖客服也称,不允许此类“转包”行为。
首先,小孩子暑假“勤工俭学”值得肯定,但前提必须是确保安全。作为未成年人,孩子在送外卖的过程中,哪怕是完成“最后100米”短距离配送,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滑倒或者被撞摔伤,责任如何划分,又该由谁来承担,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何况,将外卖的“最后100米”以“勤工俭学”名义“转包”给孩子,本身就涉嫌违法。《劳动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用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有偿性劳动。可见,外卖员招用童工,提供有偿性劳动的行为,是法律明确禁止的。
外卖高峰期,配送人手短缺,寻求代送帮忙,提高配送效率,这无可厚非,但别把眼光盯在未成年人身上,外卖平台、快递员都要依法行事。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要纠正对孩子社会实践的认知偏差,锻炼孩子的能力,一定要选择符合法规的方式,让他们的“勤工俭学”活动更令人放心和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