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元 谢挺
8月3日,持续五天的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在北仑落下帷幕。赛事热度也在网络空间持续发酵,抖音“在北仑偶遇球星”等相关话题播放量一路飙升,小红书“国际排联主席体验气排球”趣味视频实现破圈传播。
与此同时,北仑体育的本土基因正与全球流量双向奔赴,以草根赛事的蓬勃活力激起全民健身的热度。前不久举行的“浙BA”宁波赛区预选赛,掀起全民篮球热浪,北仑球员为家乡的荣誉而战,市民自发组建啦啦队;再过几天,“霞浦杯”三人篮球赛将开赛,有81支队伍竞逐……
顶尖赛事和民间赛事发展路径不同。世界男排联赛总决赛等顶级赛事,能瞬间拉升城市知名度。然而,短暂的“国际流量”如何转化为持久的城市资产,这考验着一个城市运营能力。另一边,承载着城市温度与市民参与热情的草根赛事,如何摆脱有“首届”没“下届”的困局,面临着不少挑战。
真正的“城市体育名片”,需要顶级赛事带来的热度与国际影响力,更离不开草根运动孕育的温度与全民参与感,一座城市需要推动顶级赛事与草根梦想共生共荣。北仑的实践,正在这“顶天”与“立地”间架起桥梁,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均衡发展之路。
以“微改造”实现“多利用”。北仑通过日常开放体艺中心等场馆,用于市民羽毛球锻炼、活动租赁与会务,打造“一场馆多功能”模式,提升基础利用率。同时,借助高效的时间管理和空间复用策略,青年体育公园足球场运用智慧系统实现自助订场,积极引入职工、亲子等活动,使场馆价值最大化。
以“深一度”算好“长远账”。依托近20年举办女排国际赛事的经验,北仑举办顶级赛事时,在宣传品牌、活动运营上不仅关注比赛本身,更注重充分挖掘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万博鱼航海中心以水上赛事为契机,打造集帆船、摩托艇体验、水上表演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切实将“全民体育”化为行动。
以“破壁垒”构建“全生态”。利用大赛影响力反哺基层,借高端赛事举办契机,推动本地公共体育设施升级,惠及大众。中国男排训练期间,就来到北仑博平小学,开展互动活动;而组织志愿者参与国际赛事,逐渐实现“从观赛到参与,从参与到创建”,扩大了运动人群基础。
当然,这条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顶级赛事助城市“飞”得更高,草根运动则是城市“稳”的根基。北仑还需持续探索“面子”与“里子”、“速成”与“长效”间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