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莫让野生景点“野蛮生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06 09:55:28  稿源: 宁波日报

  闻 华

  8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一网红景点有6人下水游玩时被水冲走,其中1人被困在小岛上,另5人失联。8月3日,惠东县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失联5人全部找到,均已无生命体征(8月4日澎湃新闻)。

  6人下水游玩时被水冲走,最终5人不幸遇难,令人揪心。这起事故撕开了野生景点“野蛮生长”的安全漏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流量与美景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一批未经开发的野生景点凭借“原生态”“小众秘境”等标签迅速走红。博主们镜头下的清澈溪流、险峻峡谷、隐秘海滩,经过滤镜美化和浪漫化描述,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打卡地。然而,这些地方之所以“野生”,恰恰因为其不具备开放条件:没有安全护栏、缺乏救生设备、缺失应急预案,甚至连基本的路况和气象预警也无从获取。就像上述事发地,看似平缓的水域隐藏湍急暗流,一场突如其来的涨水就可能酿成惨剧。

  野生景点的无序走红,暴露多重治理短板。从监管层面看,这些景点往往地处偏远,或位于行政区划交界处,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因不是开放景点,相关部门不会对其进行全面风险排查,也不会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更难有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这些危险区域长期处于“无管理、无防护、无救援”的“三无”状态。从传播层面看,部分网络平台和博主为博取流量,刻意淡化野生景点的安全风险,用“人少景美”“秘境探险”等话术诱导游客,沦为安全事故的间接推手。

  更值得反思的,是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识缺失。不少人抱着“别人能去我也能去”的侥幸心理,将冒险等同于旅游,把忽视规则当个性。他们往往缺乏基本的野外生存知识,对复杂地形和突发天气预判不足,一旦遭遇山洪、滑坡、溺水等险情,便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此次事故中,6人下水前或许并未意识到水流的危险性,却为一时的清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遏制野生景点“野蛮生长”,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部门应牵头开展野生景点专项排查,对风险等级高的区域果断采取封闭措施,对具备条件的区域规范开发或增设安全设施。网络平台需履行主体责任,对野生景点宣传内容加强审核,强制标注风险提示,下架违规引流内容。游客则应摒弃“打卡执念”,树立“安全第一”的出游理念,主动远离未开发的危险区域。

  美景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惠东的悲剧不应只是一则新闻,更应成为推动野生景点规范治理的契机。唯有筑牢监管防线、压实平台责任、唤醒公众意识,才能让野生景点告别“野蛮生长”,让每一次出行经得起安全的检验。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