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要让直播间假医生失去生存空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07 12:39:3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戴先任

  近年来,一些网络假医生、伪专家,利用消费者的健康焦虑与信息差,以“正规”外衣包装,实施诈骗,其背后是一条围绕假医生身份认证、道具造假的灰色产业链。(8月7日《法治日报》)

  在这个网络时代,很多人遇到问题习惯先求助于网络,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而患者也是如此,常在网上求医问药。这就给了一些假医生和假专家以可乘之机,大量的“假医生”通过网络“问诊”。

  一些假医生打着“网络问诊”的旗号招摇撞骗,如将自己包装成“名医”,或是冒充知名医生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有假医生自称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中医院返聘专家,其实不过是一名只负责扎针灸的退休厂医;还有话务员冒充“医学专家”隔空问诊……短短3年之间,有近3万人被“假医生”所坑害。还有“假医生”团伙被认定为电诈集团。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假医生也开始转战直播间,直播间充斥着各类医学“专家”与“名医”“神医”。

  假医生或冒充知名医生还会误导广大患者,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还可能由此造成误诊,耽误患者治疗,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网络医疗”“互联网+医疗”是新业态,能够起到优化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像乱开处方药、冒充医生、“网络神医”等互联网医疗乱象的存在,影响了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

  网络医疗不能容“冒牌医生”浑水摸鱼。对直播间等网络空间的假医生要动真格了,必须让直播间假医生失去生存空间。

  对此,需要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形成有效监管。各大平台要履行好管理责任,加强对医疗类账号的审核与监管,严格实行医生实名认证与专业资质核验,清理假冒医生身份开展科普等违法违规信息。网友、患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提升健康素养,寻医问药还是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不能病急乱投医,相信冒牌医生、“网络神医”的忽悠。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网站平台应坚决清理假冒医生身份开展科普等违法违规信息。被冒用身份的医生也要积极维权,对“冒牌医生”零容忍,这不仅维护的是自身的声誉,也能避免更多患者被骗。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