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夜宿博物馆”,创新还需找准边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12 09:47:4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木须虫

  进入夏季,白天高温难耐,许多游客喜欢夜间出行,加上政府部门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多家博物馆开设了夜场。其中,夜宿博物馆尤其受欢迎。融合文博体验与夜间出游的夜宿活动,正成为夏季文旅消费的热门选择。在博物馆过夜是什么体验?有哪些新玩法?夜宿博物馆为什么会受游客欢迎?火爆的背后又面临着哪些挑战?(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夜宿博物馆活动一票难求的现象,彰显了其非凡魅力。该活动的吸引力在于其为游客打造了一个可互动、可触摸、可共情的“文化体验时空”。参与者能够在巨大的恐龙骨架旁入睡,在沉浸式的探索中感受自然世界的魅力,通过手工制作学习科学知识,这种体验让观众与博物馆展品的距离更近,相处更久,能真正让场馆“火起来”、藏品“活起来”。同时,夜宿活动也顺应了夜间经济和暑期旅游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参观机会。

  不过,从“尝鲜”到“长青”,夜宿博物馆面临着不少难题。安全保障是首要问题,需建立涵盖消防、应急医疗、人流疏导、食品安全等综合保障体系,确保游客和展品的安全。运营标准缺失的问题也亟待解决,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加快制定运营指南及安全管理规范。内容创新方面,不能仅靠“新奇”卖点,应持续迭代活动内容,维持吸引力。

  此外,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博物馆需要兼具专业知识、活动策划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延长开放时间和开展夜宿活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需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缓解员工压力。夜宿活动还对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商业化平衡提出了挑战,应在保证公益性和教育性的基础上,实现基础盈利,探索“博物馆+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混合运营模式。

  “夜宿博物馆”作为一种创新的文旅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很明显,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在创新与边界之间找到平衡。在保障安全、规范运营、创新内容、培养人才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公共性与商业化的关系,让夜宿博物馆既能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又能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只有这样,夜宿博物馆才能从一时的“风潮”变为常态化的文旅消费体验,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在此之前,各博物馆都宜谨慎,视条件与地方实际开展有限尝试,避免用力过猛。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