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窝囊游”既是消费需求也是市场商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13 10:09:17  稿源: 宁波晚报

  江德斌

  坐电梯爬山、缓降式蹦极、躺平式漂流……这个暑期,一种被戏称为“窝囊旅游”的新型旅行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8月12日《工人日报》)

  传统旅游模式往往强调“性价比”“挑战自我”,诸如观光拍照、徒步登山、极限运动、密集打卡,似乎只有不浪费时间、不错过每一个景点,让身体感到疲惫,才算物有所值,不虚此行。然而,当代年轻人面对的是快速的工作节奏,休闲时间本就稀缺,希望以最小的体力消耗,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可见,“窝囊游”是年轻人对旅行状态的一种幽默调侃,他们拒绝把旅行变成体力竞赛,不想在假期里还要为了打卡景点而奔波劳累。

  “窝囊游”的走红,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升级的具象化表达,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旅行本该是放松身心的方式,传统旅行模式难以满足他们对“疗愈感”的迫切需求,怎么舒服怎么来的“窝囊游”,就成了最佳替代品。

  “窝囊游”也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启发,提醒从业者,游客的需求正在变得更加个性化、精细化,为文旅行业提供了转型契机。过去,不少景区陷入“越刺激越吸睛”的内卷怪圈,相互比拼推出高空秋千、悬崖栈道、激速漂流等各种极限项目。但“窝囊游”的流行证明,舒适化、轻量化的产品同样能创造高附加值,比如为体力不佳者准备的代步工具、为家庭游客设计的轻松路线等,反而更能赢得市场。一些景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对传统项目进行改良,既保留了核心体验,又降低了参与门槛,才收获了年轻人的青睐。

  当然,有人可能会担心,“窝囊游”会不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娇气,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勇气?其实不然。旅行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人喜欢徒步穿越沙漠的豪迈,有人偏爱在海边躺椅上晒太阳的惬意。无论是哪种方式,只要能让人们在旅途中找到快乐,就是有意义的。而且,“窝囊游”并非完全排斥运动和挑战,只是在体力付出和情绪收获之间找到了一个更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平衡点。

  从“说走就走的旅行”到“特种兵式旅游”,再到如今的“窝囊游”,每一种旅行潮流的出现,都反映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窝囊游”的走红,说到底是年轻人的自主选择,也是旅游市场走向多元化、个性化的信号。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只有紧跟这种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持续吸引游客,让旅游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