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让更多村史馆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13 10:09:35  稿源: 宁波日报

  徐根凯

  据8月12日《宁波日报》报道,走进北仑区霞浦街道陈华村村史馆,两台老式照相机静静地陈列在一侧。北仑区霞浦街道陈华村党支部书记周国洪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台进行介绍。令人惊叹的是,这两台相机的快门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从汉代古墓到现代园区,从10元相机到上市公司,北仑陈华村村史馆以其独特叙事串联起乡村的过去与现在,彰显着村史馆承载历史、凝聚乡愁的深层价值。

  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拥有繁华的都市景象,更隐藏着许多像陈华村这样有着诸多传奇的小村,它们如同散落在城市边缘的珍珠,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如江北湾头历史文化展示馆,见证宁波菜农奋斗历程;海曙黄古林草编博物馆的展品诉说着传统技艺的传承……这些载体,让乡村故事从口头传说变为可触可感的历史现场。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言,乡村的根脉藏在日常器物与集体记忆里,村史馆正是守护这份根脉的容器。

  让村史馆“活”起来,需在内容与功能上双重发力。内容上要拒绝“千馆一面”,这就需要因地制宜,深挖本土特色资源,让每一件展品带着“泥土气息”;功能上要打破静态陈列,可借鉴“展示+体验+销售”模式,让草编、剪纸等非遗在游客参与中焕发新生,让村史馆从“陈列馆”变为“文化驿站”。

  当下,部分村史馆仍陷在“摆农具、挂老照片”的套路里,未能与乡村发展同频。其实,村史馆应是动态生长的有机体:既收录老物件的故事,也记录返乡青年的创业日志;既展示传统习俗,也呈现“村BA”等新民俗。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人读懂乡村的过去,更看见乡村的未来。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