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蹭饭赛道”的味道不可越来越不正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13 10:09: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郭元鹏

  “蹭饭书记”的热度不减,“蹭饭”类主播账号也开始批量复制。这一切,源于不久前河南省鹿邑县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的走红,他发布的端着碗去村民家中蹭饭的系列视频,引发全网关注,被网民称为“蹭饭书记”。这个称呼并无贬义,反而是一种赞誉。“蹭饭书记”董桂林粉丝量猛增、好评度猛涨,“蹭饭”也顺理成章成了短视频平台账号吸引流量的新赛道。一些驻村书记、村干部跃跃欲试,不少网络主播则看到了潜在的“钱景”,端起碗去拍蹭饭视频、搞蹭饭直播。然而,同样是“蹭饭”,为啥很多网民并不买账?(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模仿“蹭饭书记”,莫成“东施效颦”。河南鹿邑“蹭饭书记”董桂林的走红,本是一则充满温度的佳话。驻村书记端着碗走进村民家,在烟火气中拉家常、听民声,其俯身接地气的作风,赢得真心点赞。然而,当“蹭饭”沦为流量密码,批量模仿者却使好事变味:有的摆排场搞“一桌席”,有的视村民为“工具人”,这般“东施效颦”,不仅消解了“蹭饭”的初心,更寒了群众的心。

  “蹭饭”贵在“走心”,而非“走秀”。董桂林视频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自然:无刻意摆拍,无剧本设计,一碗家常菜承载着干群双向的信任。村民递上筷子,是感到了“自己人”的亲切;书记坐得安稳,是源于平日扎扎实实为民办事攒下的口碑。反观某些模仿者,携摄影师、扛设备上门,村民忙备饭还得配合镜头,这般“被安排”的饭局,何谈“蹭饭”?分明是添负担。更有甚者,为镜头效果挑剔抱怨,蹭饭不成反讥村民“小气”,将基层当秀场、群众当背景板,如此操作,只能让“蹭饭”沦为形式主义的闹剧。

  “蹭饭”旨在“联心”,而非“引流”。对干部,“蹭饭”应是体察民情的“快捷键”,饭桌上的牢骚或藏民生痛点,家长里短里或有发展良策。这种“零距离”,靠的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而非镜头前的表演。若干部背手如“视察”,满口官腔,纵使坐在农家炕头,心与心也隔万水千山。对主播,“蹭饭”更不该是收割流量的工具。有人为博眼球硬闯直播,无视村民抵触;有人拍完即走,毫不关心其生活。此等只问流量不问温度的行为,看似模仿,实则是消费善意、侵犯隐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与假、实与虚,他们一眼洞穿。“蹭饭书记”的走红,绝非因“蹭饭”动作本身,而是背后那份“视群众为亲人”的真诚。干部若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与其学“蹭饭”之形,不如悟“走心”之实:多跑田间地头,多解急难愁盼,让“有事找干部”比“干部来蹭饭”更自然。主播若想赢得认可,与其靠“蹭饭”博眼球,不如以真心换真心,用镜头记录真实乡村,用行动传递温暖,而非将基层当舞台、将村民当道具。

  “蹭饭”不该成为一条跑偏的赛道,而应是一面镜子,照见干部作风虚实,映出创作者初心真伪。少些浮躁模仿,多些踏实真诚,方能让“蹭饭”回归本真,使干群这碗“连心饭”越吃越香。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