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近日,福建龙岩一女子发视频称,自己带4孩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女子认为这个规定太过冰冷,与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相悖,拒绝补票并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事情结束后,她发视频,向相关部门要说法。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火车站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确实发生过这件事,值班人员是按照规定办事的。(8月13日光明网)
关于此事的争议,核心在于,带多名6岁以下儿童乘车,该不该都免费?铁路儿童票规则明确,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带1名6岁以下儿童乘车,超过人数购儿童票,可享受半价。理性来看,铁路儿童票规则并非冰冷条文,而是平衡资源与福利的理性设计。其核心逻辑清晰:6岁以下儿童可随大人同坐,不额外占用席位,故免票且无需购票手续,这是人性化让步。若多名儿童随同乘车参照执行,无更多座位,如何安置孩子?安全如何保障?铁路儿童票规则避免了“免费福利”沦为“资源争夺战”,既保障儿童权益,又维护公共运输公平性。
更需明确,儿童票优惠与生育激励政策分属不同维度。前者是运输领域的资源分配规则,后者是人口政策的综合措施。铁路部门在票价体系内已作出让步,若将生育鼓励的期待强加于儿童票规则,实则混淆边界。生育政策涉及税收减免、育儿补贴、教育医疗配套等系统性支持,绝非单一部门可承载。若乘坐列车突破现行规则,成年人带多名儿童全免票,不仅超出铁路权责范围,推而广之,更可能引发连锁问题:是否所有公共服务都应无视资源成本?
公众对制度的善意解读,应建立在对规则本质的理解之上。铁路部门在“半价儿童票”基础上,额外给予6岁以下儿童免费福利,已体现对家庭出行的关怀。此次事件中,女子主动为超龄儿童补票,却对多出的一名6岁以下儿童需购票不满,实乃忽略了规则保障儿童福利与运营秩序的平衡。
制度善意需理性看待。铁路儿童票规则兼顾了儿童福利与运输秩序,其合理性经得起推敲。社会对生育支持的呼声值得重视,但这需要多元政策体系协同完善方能实现,而非苛责单一规则,使其承载过多期待。唯有尊重制度设计逻辑,方能守护公共福利的公平与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