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对应聘者无边界背调需及时纠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15 09:32:5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卞广春

  “因为背调结果显示‘黄灯’,我们无法进行下一步了。”不久前,应聘某食品公司的罗女士突然接到该公司HR发来的不予录用通知。罗女士被背调公司标为“黄灯”的原因是“有过诉讼记录”“曾经是被告”。近年来,背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招聘流程中,因诉讼记录、婚恋情况、职场“绯闻”等信息,有的应聘者失去了入职机会。(8月14日《工人日报》)

  不论缘由,就将“有过诉讼记录”等当成应聘者的“污点”,既影响应聘者依法就业的权利,也涉嫌侵犯应聘者的隐私。这反映一些招聘单位在用人导向上存在问题,也暴露应聘者个人隐私被招聘单位及第三方公司侵犯现象。对应聘者的背调不应脱离法治轨道,任意扩大背调范围,或者招聘单位未经应聘者授权同意,就委托第三方背调公司“插足”进行背景调查等情形,亟待职能部门严肃应对。

  背景调查,是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系统性核查,了解其个人信息、职业履历等状况,以降低雇佣风险的手段。无论背调的内容、方法,还是实施背调的机构,应当首先满足应聘者的知情权,得到应聘者的同意或授权。招聘单位不告诉应聘者,悄悄地进行背调,或擅自委托第三方机构背调,或虽然获得应聘者授权,但超出应聘者授权的范围,或无视应聘者正当权利,都涉嫌违法。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等。《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招聘单位未经应聘者同意,将应聘者信息告诉第三方公司,或擅自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应聘者进行背调,均侵犯应聘者的隐私权。应聘者无论是否入职,都有权反对这种行为,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及要求赔偿由此受到的经济、精神损失。

  招聘单位与应聘者尚未形成劳动关系,双方行为应恪守法律与道德边界。招聘单位因过错侵害应聘者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招聘单位与第三方公司共同实施侵权行为,对应聘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未经同意,招聘单位对应聘者进行背调,应聘者因背调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而出现意外,招聘单位和背调公司应共同担责。

  开展背调,应签署授权、确定范围、多源验证、结果反馈、加密存档、到期销毁,确保流程标准、渠道合规。应聘者授权同意背调,背调内容、程序和方法及背调结果对应聘带来的影响,亦应一并告知应聘者。也就是说,应聘者预测背调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有权选择拒绝背调,宁可不就业,也能及时止损,防止和避免隐私泄露。

  开展背调,必须遵循必要性原则、非歧视原则。入职背调范围没有边界,因与劳动就业无关的信息阻碍就业,有关方面对此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在人才流动加速、求职者信息造假、背调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有关方面应及时出台相关细则,规范招聘单位和第三方公司的背调行为,使背调有法可依,以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正当权利。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