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11岁女孩救大人传递了什么信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8-15 14:53:3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陶克强

  辽宁沈阳11岁女孩胡紫涵在危急时刻救下一名卡喉女子,这几天感动了天南地北的中国人,人们纷纷对这个小女孩竖起了大拇指。小紫涵关键时刻的不凡之举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在全社会更大范围地开展“救命”培训,十分急切。

  让我们把时间拉到8月8日晚,小紫涵与母亲在沈阳一家餐厅就餐,突然邻桌一阵慌乱。原来是一名女子在喝珍珠奶茶时,不慎将“珍珠”呛入气管,说不出话、喘不上气,只能不停地挥舞手臂求助,周围人除了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一时间都束手无策。

  今年6月刚开始学习急救知识的胡紫涵深知,“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生梗阻后的4到6分钟内”,120急救车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很不现实。眼看该女子被憋得面色青紫,小紫涵主动站了出来:“我学过急救,我来试试”。在众人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她从容运用所学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仅在半分钟内就让被救女子转危为安。她说:“学急救知识,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帮助他人!”(见《人民日报》8月14日报道)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此事“不惊”的背后,正是小紫涵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从而为他人点亮生命的灯。还比如,今年7月8日中午,广西河池的高一学生顾明褀路遇七旬老人摔伤。他迅速将老人移至阴凉处,熟练地用自备急救包为其清创包扎,为老人送医抢救并脱险赢得了宝贵时间。像胡紫涵、顾明褀这样关键时刻显身手的事例还有很多。“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如果说中小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那么大人们应该做得更好。

  急救技能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近期公布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确定2926所学校为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包括以前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201所和第二批1000所,全国共有4127所学校已经或今后将与当地红十字会联合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专项培训,胡紫涵、顾明褀就是培训学员中的优秀代表。

  以数量庞大的全国学校观之,这种“救命”培训显然覆盖面还不够广、力度还不够大、次数还不够多,与学校自身的应急需求和全社会的应急需求无疑还有很大差距。

  人最大的恐惧并不是死亡,而是猝不及防的暴死。让人痛心的是,许多不幸者突遇意外,虽然身旁有人却不懂急救知识和技能,没能获得有效及时的应急救护,以致错过最佳抢救时间,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

  真正担负起科学、专业、理性的救护责任,需要全社会所有人对急救知识能学尽学、能用尽用。正如胡紫涵救人后所言,“我希望自己除了会救人,还能带动更多人。”“我亦无他,唯手熟耳。”衷心期望各地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救命”培训,最大力度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真正把这一重要培训覆盖到每一个角角落落,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变成守护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护网。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