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日前,某社交平台,有人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大道二峨山隧道内直播停车烧烤。视频显示,有车辆停在隧道内应急车道上,旁边还摆放着烧烤,几人在直播间内聊天。8月28日,记者获悉,当地警方对车主这一行为作出了驾驶证记9分、罚款200元的处罚(8月28日红星新闻)。
在隧道应急车道停车烧烤,还开启直播与网友互动,这一幕让网友捏把汗,更暴露“危险场景直播”监管的漏洞。虽然当地警方对当事人记9分、罚款200元,可这情形不该止于“对个人处罚”——杜绝此类拿安全换流量的行为,不能只靠执法部门“事后查处”,直播平台更该主动干预,对所有禁止直播的危险场景“亮红灯”,从源头切断危险直播传播链。
危险场景直播的危害,早已超出“个人违法”范畴,更会引发跟风模仿,放大安全风险。隧道内停车烧烤,不仅违反交通法规、阻碍应急通道,直播画面还可能让其他网友误以为“隧道是安全的露营地”,诱发更多人效仿;此前还有人在高速公路上直播开车、在景区未开发区域直播探险,这些行为不仅将自己置于险境,更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若仅靠执法部门、管理方“事后追责”,往往为时已晚——危险行为已通过直播传播,甚至可能已有人跟风模仿,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平台作为直播内容的“第一道关口”,理应对危险场景直播承担起审核与阻断责任,而非“坐等举报”“事后下架”。隧道烧烤直播能顺利播出,说明平台的实时审核机制存在明显漏洞:要么缺乏对 “隧道”“应急车道”等危险场景的识别能力,要么对“户外直播”的内容风险重视不足。事实上,像隧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易燃易爆场所等明确禁止无关活动的区域,本就该被纳入平台的“高危直播场景库”,一旦后台识别到相关画面,或人工审核发现危险行为,就应立即触发中断直播、封禁账号等措施,而非等违法行为发生才被动处理。
直播的热度不该建立在安全的代价上,流量的狂欢更不能突破法律与安全的底线。隧道烧烤直播被处罚,应成为平台加强危险场景监管的“警示灯”,唯有平台主动作为、提前拦截,并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才能让直播回归安全、健康的轨道,既守护主播与观众的安全,也守住公共秩序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