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近日,歌手大张伟举办了生日场演唱会。现场,因使用了高密度激光光束打造“激光银河”舞美特效,话题“大张伟演唱会致死量激光”很快登上微博热搜。记者注意到,近些年,演唱会、舞台演出常用激光打造舞美效果,这也并非“演唱会激光”第一次受到关注。(9月4日《扬子晚报》)
激光,以其独特的光学特性,为演唱会等舞台演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大张伟演唱会上,激光随歌曲节奏变换,与纸花交织成“光雨”,与音乐完美融合,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张杰演唱会的激光光柱穿透天际,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激光的运用,无疑为舞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吸引观众眼球、提升演出品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激光的炫目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激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若直射人眼,眼睛内部组织会吸收光能,特别是蓝绿色激光,易在视网膜形成热效应,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此前,歌手薛之谦在演出时被激光笔直射面部,不得不暂停演出,便是一个鲜活的警示。在演唱会现场,即便主办方声称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如激光以30度以上仰角投射、采用“动态能量调节系统”、设备通过安全认证、配备激光安全员等,面对如此高密度的激光使用,观众仍难完全消除对潜在风险的担忧。
从技术层面看,演唱会主办方在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确实在安全保障上做出了一定努力。通过专业设备、安全认证和人员配备,试图将激光风险降到最低。但安全无小事,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一方面,技术手段并非万无一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意外情况难以完全避免;另一方面,观众在现场的观看体验千差万别,难以确保每个人都处于绝对安全的区域。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多方共同发力,明确激光舞美的安全边界。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演唱会等舞台演出激光使用的具体规范和标准,明确激光功率、投射角度、使用时长等关键参数的安全限值,为行业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同时,加大对演出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违规使用激光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震慑。
演出行业应加强自律,将安全放在首位。主办方在选择激光舞美方案时,应充分评估安全风险,在艺术效果与安全保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不仅要依靠技术手段,更要加强现场管理,引导观众正确观看演出,避免因好奇或不当行为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公众也应增强安全意识,了解激光的潜在危害,在观看演出时自觉遵守现场规定,不随意使用激光设备照射他人。对于家长而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行为,防止孩子将激光笔等设备当作玩具,造成意外伤害。
激光为舞台艺术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只有监管部门、演出行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明确安全边界,才能让激光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同时,确保艺术与安全和谐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