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飞
景区售票处前的空地上竖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购票二维码展板,喇叭里循环提示游客线上购票,一位老年人因没有提前线上购票只能无奈离开……这是四川人梁语(化名)近日去陕西一景区游览时看到的场景。喜欢旅游的她发现,现在一些景点仅实行在线售票或主要实行在线售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经常线上就把票卖完了,这对部分不会使用在线售票系统买票、抢票的老年人很不友好。(9月6日《法治日报》)
线上预约繁琐,线下服务缺失,让老年人陷入困境。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当旅游景区纷纷推行线上预约售票,当数字技术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唯一通道,许多老年人发现自己被一道无形的“数字围墙”挡在了门外。这不仅是技术应用的问题,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伦理课题。
如今,线上预约已成为景区运营的主流模式。游客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即可完成购票、支付、预约,这种模式确实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然而,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以部分群体的不便为代价的。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将老年群体排除在数字服务之外,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对景区发展而言,失去老年游客这一重要客源,也是一种极不明智的短视行为。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许多线上预约系统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适老化障碍”。比如,预约程序繁琐,字体较小,选项复杂,让不少老人手足无措,这些现象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许多看似“便捷”的数字系统,实际上是为年轻用户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变相歧视。
在线预约原本是为了提升效率而设计的技术工具,但是这项技术并非人人适用,老年人由于对智能设备和网络操作不够熟悉,再加上视力、记忆力衰退等原因,往往难以顺利完成线上预约流程。这就需要相关方面在推进数字化服务的同时,必须兼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线上开辟适老化预约渠道,简化操作流程,提供大字体界面选项,增设语音辅助功能,让老年人能够更便捷地完成预约操作。线下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购票名额,设立专门的人工服务窗口,帮助老年人解决购票难题。同时,监管部门应出台明确的适老化服务标准,将线下窗口数量、人工服务比例等纳入景区考核指标,建立“适老化服务黑名单”制度。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让技术进步惠及所有人群。当我们在享受扫码入园的便捷时,不应忘记那些被拒之门外的老年人。解决“在线预约”难题,不仅关乎老年人的旅游权利,更关乎社会道义。唯有通过政策兜底、技术适老、社会协同,才能真正实现“效率与温度并存”,让银发族也能从容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