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从“入境游”到“入境购”:一字之变大不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9-10 11:34:24  稿源: 宁波日报

  关育兵

  当外国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爬长城、逛故宫,而是拖着空行李箱直奔浙江义乌,精打细算地采购汉服、茶具和装饰品;当海外社交平台上“带着空箱来中国”成为热门旅行建议;当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幅最高的不再是一线城市,而是众多特色小城——中国入境游的图景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升级(9月9日澎湃新闻)。

  从“游”到“购”,这一字之变,绝非简单的消费行为改变,其背后是中国与全球关系的一次微妙再平衡。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观光地,一个巨大的“世界工厂”,升级为一个兼具制造能力、文化魅力和消费吸引力的综合性目的地。外国游客来华,不再只是观赏风景,而是主动地参与、体验和认同。

  这种转变源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为国际人员流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得“说走就走的中国行”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建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品牌”转型的坚实基础上。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内,交易的不再仅是廉价商品,更是独具特色的国潮文创产品、设计精良的电子产品。这些商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审美、工艺水准和创新能力,构成了吸引外国消费者的核心魅力。

  “入境购”热潮体现了中国从“贸易输出”到“消费吸引力”的模式升级。过去,我们的商品通过海运、空运“走出去”;现在,我们通过打造极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将全球采购商和消费者“请进来”。这种“体验式采购”和“目的地消费”,不仅拉动了旅游收入,更直接带动了外贸增长,形成了“游购一体”的良性循环。游客在市场中询价、验货、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信任的建立。

  更深层次看,“带着空箱来中国”象征着一场双向的文化奔赴。外国游客带走的是装满实物的行李箱,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则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自信。他们购买的汉服、茶具,是对中国文化的触摸与认同;他们追捧的极光之旅、小城古建,是对中国多元魅力的探索。这种由物质消费带来的精神共鸣,正在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

  当然,从“入境游”到“入境购”的转变,也对我们的接待能力、支付环境、语言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外国游客买得顺畅、玩得舒心,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口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从“游”到“购”,仅一字之差,却折射出中国与世界互动方式的深刻演进。它预示着中国正从一个被观看的“他者”,转变为一个被深度参与、体验和消费的全球目的地。这不仅是旅游业的升级,更是国家软实力和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