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拒收孤独症学生实为歧视性“教育自闭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9-10 10:12:02  稿源: 宁波日报

  张西流

  又是一年开学季,本该是满怀期待踏入校园的日子,一名19岁少年却被挡在了校门外。李同学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今年4月18日通过广东省残联的选拔和推荐,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正式录取。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做好了所有入学准备,却在8月30日报到当天,被校方以“不收孤独症学生”为由拒绝办理入学手续(9月9日澎湃新闻)。

  《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对孤独症学生的劝退行为,涉嫌违反这些法律规定,构成了对残疾人群体的制度性歧视。这种歧视往往披着“专业判断”的外衣——学校常以“师资不足”“无法提供特殊支持”为由,将拒收合理化。然而,权利不应因实施难度而打折扣。正如轮椅使用者有权利使用坡道,视障学生有权利获得盲文教材,孤独症学生同样有权利,在获得合理便利的前提下接受普通教育。

  这种排斥正在被一种“温柔歧视”的话语所包装。校方通常会表示“我们是为了孩子好”“特殊学校更专业”等。殊不知,这种“为他好”的论调,本质上剥夺了孤独症学生与同龄人共同成长的基本权利。当我们允许教育系统筛选“适合”的学生,我们就在默认某些人因先天特征而不能与其他人共同学习。

  诚然,普通学校在接收孤独症学生时,面临实际挑战。教师缺乏特教培训、班级规模过大、支持资源有限等是现实困难。但这些问题指向的,是需要解决系统缺陷,加大投入建设支持体系,而非将孤独症学生排除在外。北京、上海等地的实践表明,提供适当的教师资源、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后,孤独症学生不仅能够融入普通班级,还能为班级带来多样性的独特视角。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教育的选择关乎我们想要构建怎样的社会。是将差异视为需要消除的问题,还是将其视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孤独症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时,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他们更早地学会理解与接纳人的多样性,培养同理心与协作能力。

  校门对孤独症学生关闭,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伤害。而每一次成功的接纳与包容,则是向着更加公正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的校园应当成为多样性之花绽放的花园,而非筛选与排斥的流水线。当教育真正拥抱所有学生,我们才能说自己在建设一个人人有尊严的社会。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文明社会的道德责任。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