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就网络食品安全新规公开征求意见,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要求平台和商户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并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动态风险防控机制,把隐患整改情况列为监管重点。(9月9日《经济日报》)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食品销售呈不断增长趋势。如2025年1月至5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同比增长14.5%,增速显著高于穿类的1.2%和用类的6.1%,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尤其是网上点餐消费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
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网络食品安全绕不过去。与传统餐饮相比,网络食品存在交易的虚拟化、商家隐蔽性、环节复杂性和跨区域性等问题。其中的外卖,更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外卖后厨“脏乱差”问题严重,无堂食外卖店规模小,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给监管带来难度。
以往,一些平台没能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对入驻商家监管不够有力,而且网络餐饮链条长、主体多,线上责任边界模糊等,都导致责任链条脱节断裂。此次新规要求平台企业将线上各主体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形成全链条责任闭环。同时明确提出,平台企业应当配备与企业规模、食品类别、网络食品交易规模、风险等级等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这就有助于拧紧责任链条,倒逼平台企业履行好自身管理责任。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须扫除盲区与死角。应当看到,除了外卖,网络食品还有直播带货、微信群、社区团购等网络销售渠道。所以,还要加强对这些新兴网络销售渠道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另外,商户尤其是小微商户难以独立配备专职食品安全总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为商户提供培训服务等,为商户配备食安总监提供方便。
将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落到实处,还需要多方共治、社会共治。通过压实各方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突破“难点”,打通“堵点”,形成合力,才能确保网络食品处于安全红线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