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全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在部分年轻人的世界里,一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正扑面而来(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租赁消费持续升温,绝非偶然。一方面,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租赁以其高度灵活性,精准契合了年轻人追求体验、崇尚自由、乐于尝试的消费心理。越来越多人愿意通过租赁的方式,踏入旅游装备、户外运动、奢侈品体验等以往低频或高门槛的消费领域,开启一段段崭新的消费旅程。
另一方面,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他们不再执着于“占有”,而是更加看重“使用”,倾向于以更轻盈、更灵动的方式去体验世界。正如不少消费者所言,与其斥资购买某件商品,不如以较低成本租来使用,既节省开支,又能持续尝新。这种“使用而非占有”的理念,既符合现代人对性价比的理性追求,也呼应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主张,直接推动了租赁经济的繁荣,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租赁消费重塑了人与商品的关系,展现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对消费者来说,这大幅降低了高品质生活的体验门槛,使更多人能以合理成本享受丰富、多样的物质与文化产品;对社会而言,租赁消费能有效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在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同时激发消费潜力,完美契合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正因此,当前租赁经济正呈现“品类不断扩展、服务加速数字化、消费追求品质化”的特征,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
然而,租赁消费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成长烦恼”也如影随形。随着线上线下租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费纠纷频发,“套路多、定损难、售后响应慢”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用户体验和行业信誉的突出瓶颈。
不让租赁消费野蛮生长,需构建政府、平台、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政府可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如推出绿色消费补贴、税收优惠,支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鼓励合规经营与模式创新。平台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合约透明、流程规范、售后高效,通过建立信用评价、纠纷调解、服务标准等机制,为消费者营造安心、可靠的租赁环境。企业则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清洁、检测、维护等环节管理,推动服务标准化与流程可视化,增强用户信任。
此外,消费者也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选择正规平台进行交易,租赁前仔细阅读协议、查验物品、保留凭证,以理性姿态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