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羽
9月11日,宁波轨道交通在4号线儿童公园站和5号线钱湖南路站启用“儿童友好通道”,身高1.3米及以下免票儿童无需刷卡或扫码即可通行。看似微小的举措,以“一米高度”丈量城市温度,彰显了文明城市建设的细腻匠心。
过去,家长带免票儿童过闸机,需“抱起孩子”或“紧贴通行”,既不方便也暗藏夹伤风险。如今,“儿童友好通道”闸机常开,让孩子自主通行,既保障了他们的出行安全,也避免了家长手忙脚乱。这种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的转变,正是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儿童友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一条小小的通道,承载的不仅是通行便利,更是对儿童权益的尊重、对“快乐童年”的守护。它让孩子们在出行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也让家长体会到城市服务的贴心。
从“一米高度”看城市,文明往往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里。“儿童友好通道”,虽只是地铁站点的一处改造,却像一颗石子,在城市文明的湖面激起涟漪。它启示我们,城市治理并非都是“大动作”,更多关注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需求,用一个个“微创新”织密民生保障网,才能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魅力。
小小通道,见证城市进步。期待这样的“儿童友好”举措能从地铁延伸到更多场所,让“一米高度”的关怀遍布城市每个角落,让文明在细节中持续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