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当下,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日益普及,这一功能在提升驾驶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比如,酒后启动智能驾驶系统开车,算酒驾吗?长沙近日发生的一起醉驾案例,给出明确答案:算!交警借此提醒驾驶人,喝酒后无论是否使用智驾功能,都不要坐在驾驶位启动车辆。唯有守法,才能真正享受科技为出行带来的安心与便捷。(9月15日《长沙晚报》)
长沙近日发生的这起案例中,驾驶人吴某某表示,在株洲喝的酒,喝完后休息了会,一路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回长沙。而据民警现场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测试结果为225mg/100ml,达到醉驾标准。现场民警依法将吴某某带到医院抽取血样,最终处理将以血液检查结果为准,若仍达到醉驾标准,驾驶人将涉嫌危险驾驶罪。
可见,酒后让“智驾”代劳系违法行为。若真被认定为危险驾驶,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据民警解释,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中对“醉酒驾驶”的认定标准是驾驶人的状态,而非车辆的操作模式,责任主体是人,而不是车辆。
酒后让“智驾”代劳者并非个案。据报道,前段时间,在G93成渝环线高速上,一男子喝酒后开启了车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上了高速,民警使用随车携带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对其进行测试,结果为138mg/100ml,已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重庆交巡警同样提醒广大驾驶员,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酒后驾驶仍需承担责任。
车辆驾驶员酒后让“智驾”代劳绝非逃避自身法律责任的借口。如果驾驶人喝了酒以后,开启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同样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从安全角度来讲,智能驾驶并不能等同于无人驾驶。尤其是,在当下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尚不成熟的阶段,即使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仍要求驾驶人员坚守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车企、4S店销售人员往往把“智驾”“无人驾驶”等作为推销卖点,甚至夸大、误导车辆的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对于驾驶员而言,应该认清自身的责任主体身份,而车企也应依法正确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