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普职学籍互转开启教育新局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9-19 15:28:29  稿源: 宁波日报

  孔德淇

  新学年伊始,广州一批学生迎来了人生的“关键转折”,成为当地首批综合高中试点校学籍互转的受益者。有人告别普通高中学籍,转身投入中职技能学习;有人则从中职校园跨入普高课堂,开启理论学习新征程。这标志着教育多元化发展迈出了突破性一步(9月16日《广州日报》)。

  学籍互转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捆绑。长期以来,中考后的普职分流形同“单行道”,一旦踏入,便难有掉头机会。有的学生不适应普高理论教学,在动手实践上天赋异禀,却被困在分数焦虑里;有的学生在中职掌握基础技能后,渴望进一步学习理论,却被学籍壁垒挡住去路。普职学籍互转的试点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二次校准”的机会。教育不再是“一刀切”的筛选工具,而是能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动态调整的“成长支架”。

  这种调整正在重构社会对普职教育的认知偏见。在不少人眼里,普高是升学捷径,中职是无奈之选,两者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层级鸿沟”。前不久,四川一名中考720分的学生,在高二时毅然从知名高中转入职高专攻烹饪,最终获得全省烹饪专业第一名,并顺利考入四川旅游学院。这一案例不仅打破了人们对“普高优于中职”的固有认知,更生动诠释了“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教育”的理念。事实上,普高的理论深度与中职的技能精度,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配之别。普高生可坦然选择中职学习技能,中职生亦可自信跨入普高攻读理论,教育的多元价值正通过这种双向流动得以彰显。

  当然,推进普职学籍互转“大胆往前走”,不能仅靠个案突破,更需构建系统完善的支撑体系。首先,打破校际与区域壁垒,不能让互转局限于“试点”,而应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其次,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既避免“随意转”扰乱教学秩序,也防止门槛过高让政策沦为“空架子”;最后,强化资源配套,确保中职学校具备足够的理论教学能力,普高学校拥有适配的技能实践场地,让学生不仅“转得进”,更能“学得好”“留得住”。

  有人担忧,学籍互转会加剧教育焦虑,实则不然。真正的教育焦虑,源于无可选择的被动,而学籍互转提供的主动选择,恰恰是焦虑的“缓冲器”。当学生知道“此路不通可换道”,家长明白“不同赛道有不同风景”,教育竞争才能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单一内卷,转向各展所长的多元出彩。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就各有千秋的个体。普职学籍互转,正是朝着这一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不仅给学生重新选择的机会,更重塑教育的价值导向——不是所有人都要挤“普高升学桥”,读中职也能圆本科梦、成专业才。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