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患者隐私不能成为“引流工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9-23 10:26:3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江南羽

  近日,李女士向上海民声直通车反映,她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后,发现自己的看诊视频未经同意便被发布在该医生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引发广泛关注。尽管视频中患者面部经过打码,但其身形、声音、病史等个人信息仍被他人识别,导致患者隐私严重泄露。

  尽管医生事后声称拍摄诊疗过程的目的是用于医疗科普,但其行为毫无疑问已逾越职业底线。医患关系建立在高度信任基础上,患者如实告知病情是对医者的托付,这份托付绝不应成为社交平台吸引流量的素材。

  从法律层面看,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受严格保护。我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师法》也明确,医师要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医生未经患者同意拍摄并发布就诊视频,明显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李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医疗自媒体野蛮生长的缩影。这类事件也反映出医疗机构在管理上的不足。对于医生在社交平台发布医疗相关内容,医院是否有规范流程和审核机制?是否对医务人员开展足够的隐私保护和法律培训?

  医学科普的价值在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但若以牺牲患者权益为代价,则背离了医学人文精神。医生作为专业主体,更应恪守“尊重、保护患者隐私”的法定义务。

  监管部门需对违规账号实施“黑名单”制度,平台方应完善审核机制,对涉及患者画面的内容重点筛查。唯有让科普回归“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才能避免“流量至上”的异化,重建医患信任。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