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升级服务秒办结,申请降级却总被‘踢皮球’。”近日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一波三折的手机号套餐降级过程,北京海淀某高校学生张倩直言“非常郁闷”。今年9月初,张倩打算将原有每月59元的旧号码套餐变更为8元“保号套餐”,本以为“就是改一下的事”,却遭遇了种种拖延和推诿。(9月26日《法治日报》)
眼下,手机用户更换话费套餐是一件常有的事,有的想升级套餐,有的想降级套餐。按说,只要提出套餐变更申请,电信运营商就应予以办理。但事实上,虽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各种套餐,办理起来却是“冰火两重天”。如果用户想升级话费套餐,可以“一键秒办”;相反,如果用户想降级话费套餐,则是“难上加难”,不是流程繁琐、办理时间冗长,就是设置障碍,百般推诿。
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电信服务投诉量为31437件,同比增长92.56%,而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是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可见,“升级容易降级难”已成为手机话费套餐更换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其实,对于便捷手机套餐资费调整的要求早已有之。2022年,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便捷业务变更和解除,确保无协议约定的用户在同等条件下自由选择在售业务或套餐,为套餐降档与升档提供同样的办理方式。这说明,“升级容易降级难”不仅涉嫌侵犯手机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还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民法基本原则。
解决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需要多方发力。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加大对电信行业监管和治理力度,把相关文件规定落到实处,又要对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刁难行为予以必要的惩处,不妨通过约谈、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等多种方式,让其既付出“诚信代价”,又付出“停业代价”,倒逼其切实做到“升级降级一个样”。
另一方面,相关电信运营商也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质量,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对手机用户遭遇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更好满足手机用户不同消费需求。
此外,手机用户一旦遭遇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既要学会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任凭无良电信运营商“升级容易降级难”。
只要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和手机用户都能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就一定能有效化解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问题,从而为广大手机用户营造一个自由、便捷、良性的话费套餐更换服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