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近年来,全国各地好看又好玩的博物馆越来越多。人们除了看展,还可以看演出、做手工、买文创,甚至跨越千年,与古人“对话”。这些新玩法,增强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但每逢假期,一些热门馆总是“一票难求”(9月24日《光明日报》)。
博物馆“一票难求”,是旅游市场繁荣的映射,也是需求增长与出行集中的体现,凸显供给不足的短板。破解这一矛盾,需要博物馆在服务上精细化运作,做好“加减法”,巧妙调节供需平衡。
“加法”在于服务扩容,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博物馆应增加展览内容,深入挖掘馆藏资源,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主题展览,满足观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拓展参观游览空间,合理规划布局,让观众有更宽敞的参观环境。此外,增加展览时间,在高峰期实行延时服务、开辟“博物馆之夜”等活动,不仅能够缓解白天的参观压力,还能为观众提供独特的夜间文化体验。像一些热门博物馆在暑期延长开放时间,举办夜场活动,就取得了良好效果,既满足了公众期待,又提升了博物馆利用率。
“减法”则是精准调控游客数量,实现削峰填谷。节假日,在外地游客、青少年游客为主的情况下,可以按年龄、户籍等因素设置不同预约时段,引导游客差异出行。这样可以避免游客过度集中,减少参观高峰期的压力。例如,可以设置本地游客在工作日的专属预约时段,鼓励本地居民错峰参观;对于外地游客,合理分配节假日的参观名额。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游客流量规律,进一步优化预约系统,提高预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做好“加减法”破解博物馆“一票难求”问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博物馆、相关部门和游客的共同努力。博物馆应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利用技术手段防范“黄牛”抢票,像故宫博物院通过AI算法识别恶意请求,拦截机刷流量。相关部门则应加大对“黄牛”倒票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购票秩序。此外,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游客理性出行,提前规划参观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