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培训红线划出技能强国新刻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9-29 13:01:4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王志高

  据《工人日报》报道,河南省近日出台新规,为职业技能培训设立严格标准,从班级规模、课时长度到实操比例均作出量化要求,旨在根治培训领域长期存在的“走过场”痼疾。这条看似寻常的行政规章,实则丈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刻度。

  当流水线上的双手与智能机床相遇,当传统工匠与数字孪生技术对话,职业技能已成为连接个体命运与国家战略的关键枢纽。河南新规中“每课时不低于四十分钟”的细节,恰似对浮躁培训生态的精准切割——技能积累拒绝注水,人才成长需要沉淀。那些被压缩的课时、被挤占的实操和泛滥的证书,曾让多少劳动者的梦想在流水线上锈蚀。新规将实操课时锚定总课时60%以上,正是对“纸上谈兵”式培训的彻底扬弃,让技能回归“动手”的本质。

  这条红线背后,是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深刻命题。中国正站在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低端产能的潮水退去后,裸露出的不是荒滩,而是技能洼地。德国双元制教育中企业深度参与的车间课堂,日本“工匠精神”背后严苛的修业年限,无不印证着技能养成需要时间与实践的反复淬炼。河南将工位与学员比例锁定1:6,恰是对“精工细作”理念的朴素践行——只有当每个学员都能亲手触碰设备,技能才能从手册文字转化为肌肉记忆。

  监管体系的严密织就同样彰显治理智慧。“凡补必进、不进不补”的原则配合全流程录像,如同为培训资金装上追踪器。这不仅是防止公共资源流失的技术手段,更是构建技能社会信任基石的制度工程。当线上培训突破时空藩篱,当动态目录紧盯产业脉动,政策正在努力平衡标准统一与灵活适应的永恒矛盾。

  然而,规章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红线划得再清晰,若缺乏对培训质量的敬畏之心,仍会沦为新的形式主义。比规定课时更重要的,是课程里是否跃动着前沿技术的脉搏;比监控录像更关键的,是教师眼中是否燃烧着传道授业的火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培训的主角而非看客?怎样使技能评价从考场试卷延伸到车间产品?何时能让技工在社会认同中找回尊严?

  这条培训红线,最终丈量的是我们对“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当每个课时都充满知识的密度,每次实操都承载创新的可能,每位劳动者都能在技能提升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才能在时代巨变中站稳脚跟——因为所有国家竞争力的终极拼图,永远是亿万劳动者手上那些看不见的技术年轮,是流水线上诞生的智慧火花,是平凡岗位铸就的不凡传奇。这既是对劳动者尊严的守护,更是对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托举。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