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一些直播间看似逼真的场景,其实是假的——通过绿幕抠图等特效技术合成虚拟背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使用虚拟背景的“绿幕直播间”大量存在于多个直播平台,在绿幕特效加持下,商家声称“生产源头直发”,诱导消费者下单。而绿幕抠图技术和教程也在网上公开售卖,提供“场景搭建”一条龙服务。(9月29日《法治日报》)
《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3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31%,增速明显下滑,直播电商渗透率在2024年为34.3%,增长率为7.52%,增速继续下降。在此背景下,从行业企业到从业者都在围绕如何提升直播电商吸引力、影响力思考和行动,突出“现场感”成为不少商家直播卖货时的一大选项。
有的直播间开在工厂车间,有的开在仓库,有的开在田间地头……这样的直播场景容易获取消费者信任、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因为这给屏幕前的消费者制造了“生产源头直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印象。然而,不是每个直播间的现场背景都是真实的,有的可能是精心搭建的虚拟场景,即商家利用绿幕特效技术,将主播和虚拟背景合二为一。
商家选择“绿幕直播”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通过营造“源头发货”的假象刺激消费者下单,以提升产品销量。另一方面,操作门槛很低,“有了相应软件之后,一块几十元的绿布、一部手机、几盏补光灯就能搞定”。据说很多直播平台的直播伴侣软件都带有“绿幕抠像”功能,一键点击即可更换背景。如今“绿幕直播”已形成产业链。
但因很多直播活动中没有提示或没有标注“背景虚拟”,而是故意制造现场直播假象,涉嫌虚假宣传乃至欺诈。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绿幕直播”背景是虚拟的,容易误导消费者。情节严重的,已涉嫌欺诈。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平台,都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绿幕直播”不是什么创新技术,而是借鉴了影视剧拍摄的绿幕技术——这是一种拍摄中通过色度键抠像实现的背景替换技术,能为影视剧拍摄节省成本、提升效率。然而,电商直播并不是拍戏,而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销售活动。当商家将直播卖货当成拍戏,真真假假让消费者难以分辨,“绿幕直播”实为一种欺骗眼睛的“坑人直播”。
对此,舆论要戳穿“绿幕直播间”的虚拟把戏,消费者也要仔细分辨现场直播卖货的背景真实性,比如多问几句“能否提供工厂全景图、实景图”,而商家拒绝提供,虚拟背景就八九不离十了。一旦发现“绿幕直播”侵害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应积极举报或通过法院维权,让商家为侵权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倒逼其撕下伪装的背景。
对于“拍戏”式“绿幕直播”,直播电商平台务必强化监管,既要在平台规则中要求商家在直播页面显著位置标注虚拟背景以提醒消费者注意,又要明确禁止未加标注的“绿幕直播”,对违规主播和商家要采取扣分、封号等处理措施。从执法角度讲,应该将“绿幕直播”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并积极受理消费者维权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