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国庆中秋双节,甬城不仅洋溢着团圆欢庆的节日氛围,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浓郁书香。从座无虚席的图书馆到人流如织的各大书店,市民游客选择以阅读为伴、与文化同行,在求知探秘中涵养精神、陶冶情操,“书香过节”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10月7日《宁波日报》)
当中秋的月色与国庆的欢腾相遇,甬城没有沉溺于喧嚣的节庆狂欢,而是以一缕沁人心脾的书香,勾勒出别样的节日图景。从宁波图书馆假期前五天近 6.5 万人次的接待量,到书店里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书香过节” 已不再是小众选择,而是成为融入城市肌理的文化风尚。这种以阅读为伴、与文化同行的过节方式,既为团圆佳节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内涵,更彰显着 “书香宁波” 建设的丰硕成果。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 “文化客厅”,在双节期间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里,“红色记忆伴成长” 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书香中赓续 —— 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对祖国的热爱,在 “红色知识 80 问” 中与家长共学党史,《小英雄雨来》等经典童书在小手间传递,将爱国情怀悄然植入心灵。夜晚的 “天一夜读” 线上活动更打破时空限制,企业家储吉旺分享散文片段,让数千人在线感受商旅与书香的交融。这些活动早已超越 “借书还书” 的传统功能,将图书馆打造成集知识传播、情感共鸣、价值引领于一体的精神港湾。正如图书馆负责人所言,把节日喜悦转化为精神滋养,才能让文化家园真正触手可及。
遍布全城的书店,则以多元化业态为市民提供了温馨的文化 “栖息地”。宁波书城日均 5000 人次的客流量,印证着阅读需求的旺盛;象山书城、鄞州书城内,书香与咖啡香交织,亲子共读、独自品书的场景,构成假日里最治愈的画面;天童老街的 “山外” 书店凭借独特格调吸引年轻人打卡,让阅读成为兼具社交属性的生活方式。更难得的是,书店不满足于 “卖书”,余姚新华书店的少儿书法展、宋韵堇书房的手作课堂,不断拓展文化服务边界。图书、文创、饮品销售的显著增长,不仅释放出文化消费的活力,更说明市民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追求已成为常态。
甬城的书香热潮,绝非一时的节日效应,而是 “书香宁波” 长期深耕的必然结果。从线下图书馆的深度活动到书店的趣味体验,从线上阅读分享到即将启幕的第十届浙江书展,全民阅读已形成 “全员参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的城市文化嘉年华。当阅读融入日常、书香浸润佳节,不仅满足了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佳节的热闹终将散去,但书香留下的文化印记会愈发深刻。宁波以书香为笔,在双节画卷上写下了最有温度的一笔。相信随着浙江书展等文化盛会的加持,“书香宁波” 将释放更强动能,让阅读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引擎,让文化之韵持续滋养每一个甬城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