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高铁充电口使用权不该成纠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0-09 10:29:22  稿源: 宁波日报

  吴睿鸫

  长假结束返程途中,有网友发帖称,乘坐高铁时想给手机充电,却被前排乘客告知其正前方充电口的使用权属于前方座位乘客,疑惑高铁上充电口的使用权到底如何划分。对此,12306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明确归谁使用,正常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10月8日红星新闻)。

  这看似微小的争执,折射出公共空间资源分配的共性难题。当有限的公共设施遭遇个体需求,该如何界定使用权边界,又该以怎样的规则与情理平衡各方权益?

  当前,高铁车厢内的充电口布局,多集中在座位下方或前排座椅背部,其物理位置的特殊性,让“使用权归属”天然带有模糊性。前排乘客认为,“充电口在自己座位下方,自己理应优先使用”,后排乘客则觉得,“充电口正对自己座位,自己使用更方便”。双方的诉求都有一定依据,但若仅从物理位置判断使用权,显然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毕竟,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内部设施的核心属性是公共性,而非座位附属品,任何乘客都无权将公共资源“私有化”,更不能以“位置靠近”为由排斥他人使用。

  其实,充电口之争的本质,是公共空间资源供给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导航、购票、联系亲友等离不开电量支撑,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部分高铁列车的充电口配置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有限的充电口难以满足乘客需求,这就为“使用权争夺”埋下了隐患。可以说,若公共资源供给更充足、布局更合理,类似的争执大概率会减少。

  面对这样的争议,既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划定边界,也需要乘客之间相互体谅。铁路部门不妨通过官方渠道明确高铁充电口的使用规则,比如“先到先得”“合理使用,避免长时间占用”等,同时在车厢内通过标识、广播等方式进行提示,让乘客清晰知晓使用规范。此外,应进一步优化充电设施配置,在新建或改造列车时增加充电口数量,从源头缓解资源紧张问题。

  乘客则需要多一份公共意识与包容心态。在使用充电口时,不妨多考虑他人需求,避免“占着充电口不充电”“一人占用多个充电口”等行为,遇到需求冲突时,也应理性沟通,而非以强硬态度争夺使用权。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