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强化校内机动车限速管理需要“组合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0-14 11:00:0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冯海宁 

  近期,国内多所高校相继发出通告,要求加强校内机动车通行管理,引发关注。

  据澎湃新闻13日报道,广西财经学院保卫部通告称,相思湖校区校园内所有道路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明秀校区、武鸣校区校园内所有道路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一个月内超速两次即“拉黑”。江西农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也有类似通告。

  上述高校发布这类通告很有必要,也不意外。这是因为,仅去年和今年,广西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接连发生校内交通事故,轻则致伤,重则致死,给校园安全敲响警钟。要想避免这类事故,就得对原有的校园限速规定进行强调、强化,提醒、督促驾驶人在校内驾车慢行,以保障师生人身安全。

  通告就校园限速做出更详细更有力的规定。比如广西财经学院针对不同校区路况,制定不同的限速规定,还用“拉黑”惩戒超速机动车。再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限速基础上,完成车辆门禁系统的升级工作,并在校内各主要路段增设测速点位,对车辆行驶速度实施严格监测。

  作为人流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高校校园绝不是赛车车道。虽然国内高校都有限速规定,一般不超过30公里/小时,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校园限速规定未得到严格遵守。如今多所高校强调校内机动车限速,彰显了治理共识。

  不过,多所高校均从“限速”入手,治理陷入“单方”,效果可能有限。虽说强化校内机动车限速,能促使机动车减速慢行,可以降低校内交通事故发生率,但如果某些驾驶人不遵守限速规定,还是存在安全隐患。毕竟,限速校规并非法律规定,而高校作为教育机构也没有执法权,校规约束力不足。

  因此,高校能否与交警部门紧密配合,使违反校内限速规定的机动车和驾驶人,在受到校规惩戒的同时,也受到交警部门依法处罚,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从“醉驾入刑”实践看,“紧箍咒”效应非常明显,这说明只有严格的法律和执法才能遏制危险驾驶。

  高校能否在校园内人员密集区域实行“人车分流”,也值得探讨。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园采取人车分流,降低了校内交通事故发生率。东北石油大学等少数高校也开始在校内相关区域实行人车分流。虽然高校校园面积普遍较大,实行人车分流会影响校内通行效率,但可以有选择地去实施。

  各高校还应该考虑引进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对每一辆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进行实时监测,对超速、超载、逆行、乱停乱放的机动车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

  总之,综合的或者组合的交通治理手段,比单一的限速规定更为有效。这需要高校和有关部门合力研究治理方案,共筑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