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钢
随着今年宁波中小学春秋假政策“靴子落地”,旅游市场闻风而动,各大旅行社、景区已着手推出多款秋假主题产品,并迎来一波“下单潮”。截至10月9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都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其中,宁波今年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与双休日相连,形成5天假期(10月15日《宁波晚报》)。
国庆长假的旅游旺季过去之后,旅游业自然进入了淡季。春秋假政策落地,旅游市场错峰效应或显现,对于旅游行业、旅游景区来说,意味着旅游市场格局面临重大调整,行业竞争将从资源依赖向时间优化转型,谁能抢占春秋假期,谁就能占得市场先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各方面需要未雨绸缪,积极行动起来,为“淡季不淡”创造条件,力争把春秋假“流量”转变为“留量”。
5天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通常来讲,短途游、周边游、研学游、主题游等短途产品更受欢迎。以宁波为例,近在家门口的天一阁、河姆渡遗址、东钱湖、象山影视城等景点,既是旅游打卡地,又是研学好去处,再加上近距离,免了舟车劳顿,非常适合5天假期的“寓教于游”。但从更大范围看,也有游客选择“一次旅游逛三省”,像云南昭通(云贵川交界)、广西贺州(桂湘粤交界)等地订单量激增,其背后逻辑是避开热门城市,优化旅游体验。这就要求旅游行业适时转变策略,精准定位,摆脱路径依赖,调整好时间资源配置,打造全新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种,尽量契合春秋假的时间节奏。
中小学推行春秋假,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各方面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以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春秋假旅游生态,为全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可复制的“浙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