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钢
据《宁波日报》报道,10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妙旅”在我市启动,600余名职工在13名劳模工匠的带领下,分赴13条主题线路,开启“行走的思政课”。
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让思政课入心入脑,需要创新教学形式。目前,覆盖全市的33条“思政妙旅”精品线路已发布,将宁波各地的特色思政资源串珠成链,构建“全市域思政生态线路网”。
均胜集团的智能汽车新科技、宁波城市大脑的实时数据调度,让新质生产力变得可观可感;宁海共富工坊的集群发展模式、余姚四明山的农文旅融合探索,让职工亲眼见证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思政妙旅”的特点,是以城市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将抽象的书本理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具象,让思政教育从书本的平面化走向生活的立体化,让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创新实践,是思政教育形式的重要延展,为新时代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
当然,“思政妙旅”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既要避免“行走的课堂”流于形式,又要防止“走马观花”。与此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成效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以准确地评价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确保活动的常态化、可持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