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帮债务人“带货”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04 11:29:4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曲 征

  10月31日晚,为帮助债务人清偿债务,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司法变卖直播专场,3名法官“带货卖螃蟹”,2.5小时卖出100多单,收入汇入监管账户,用于还债。直播评论区,网友纷纷为这种温情执法、创新普法举措点赞。

  这场直播,让公众看到了司法职能的另一维度:当债务人有还款意愿,却困于现实境况,司法机关可以从“裁判者”变身“辅助者”,为债务化解搭建桥梁。

  此举绝非“越权”,而是司法职能的必然延伸。司法的目标,不仅是“定分止争”,更是“案结事了”。当法律刚性遇上现实生活的复杂,司法机关需跳出“就案办案”思维,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社会关系修复。

  直播带货非新鲜事,当主体换成法院、主角变成法官,其意义便超越了“卖货”本身。这种对“新媒介赋能社会治理”的主动探索,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了公平正义,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新思路。

  直播中,法官们在介绍螃蟹的同时,穿插法律知识的讲解,将一场“卖货直播”变成了“普法公开课”。这种“寓教于卖”的形式,让公众理解了“司法不仅有刚性,更有善意”。

  直播引热议,本质上是公众对“司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深度思考。其价值不在于“卖了多少螃蟹”,而在于展现了司法机关的“角色进化”,即从单纯的“纠纷裁决者”,到兼顾“债务化解辅助者”“社会关系修复者”“法治信仰传播者”的多元角色。

  这种进化,是对司法为民理念的深化。当更多司法机关,善用创新思维,既敢于“亮剑”维护公平,又懂得“俯身”传递温暖,法治的根基必将更加牢固。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