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弓
上月31日,“明州论坛”专栏刊发《“卷尺哥”的故事值得一读》一文,说的是深圳一位送货的39岁市民,看到城市管理中有不妥之处,用卷尺测量,然后摄像,发送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对其中大多数很快予以处理,有的甚至“秒改”……作者就此谈了四点启示,读了之后非常赞同。借着这个由头,我愿向全社会呼吁:让“卷尺哥”多些再多些!
不管在城市还是乡镇,国家设立了众多管理部门,配备了很多工作人员,他们为了城乡有序运转,为了居民生活方便舒适,在辛勤地工作着。
但是,诚如俗话所说,十个手指有长短,何况城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努力,总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难免出现疏漏差错之处,需要有人提醒、有人监督。作为当地的居民,他们既是管理服务的受益者,又是管理服务的监督者,既有权接受服务,又有责监督管理,这样,我们的城乡管理,不仅能正常运转,而且会日益进步。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大概也不会有人反对,但能像“卷尺哥”那样,长年累月对城市管理进行自觉又勤奋的监督,听到的确实不太多。
现如今,有一种现象并不少见:私底下,对管理部门的意见不少,有时受到不公对待甚至气得爆粗口,可是建议他们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又不愿意,甚至连个电话都不想打——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理由是“没有用”。
服务对象处于不想说或者不敢说状态,就是说负有监督责任的居民处于弃权状态,行使权力者就可能处于不知情或松懈状态,时间久了,服务与管理的质量就会下降。于是,这种状况就难以避免——管理工作有缺陷依然有缺陷,群众背后发牢骚依然发牢骚。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存在下去,损害的不仅是管理工作本身,久而久之,必然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其害大焉。
一些人背后骂娘气壮如牛,出面“挑刺”退避三舍,还寻找托词“没有用”,反映其对自己所住的城市乡镇缺乏爱心和责任心。说都还没有说,怎么就知道“没有用”呢?再说,一个人说,可能没有用,大家都说,就不会没有用;说一次,可能没有用,不断地说,还会没有用吗?
还有一种人更“聪明”,发现了问题,希望别人去说,自己绝对不说。这样做的“效益”比较高——投诉有效,问题解决了,他照样能得益;如果因此被“针对”了,他却可以毫发无损。好在如此“精明”的人不算太多,否则这个社会真就令人担心了。
“卷尺哥”的行为还说明,深圳市的城市管理部门是能听取百姓意见而且认真改正的,有的甚至“秒改”。如果深圳有关部门对“卷尺哥”的“挑刺”爱理不理,或者当面虚心接受,背后坚决不改,他的积极性不知道还能不能那么高——两年发了1000多条信息,平均每天超过一条!
“卷尺哥”的行为如此广受好评,连多家中央媒体都报道了,说明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对他的“挑刺”行为是肯定的、欢迎的。对“挑刺”者不理不睬,甚至因为被揭了短而对其进行压制打击,在少数地方和部门中肯定出现过,但如果像“卷尺哥”这样的人逐渐增多,此长彼消,这种错误行为肯定会越来越少。
当然,有些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可能不尽合理;有的可能涉及面过多过大,必须调动更多的资源、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解决,这就需要给予理解。“卷尺哥”提出的问题也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被解决,其中就可能有这些方面的原因,但“卷尺哥”并未因此而中断行幼,这也是他的另一个可贵之处——韧劲!
总之,城乡是我们生活的家,国家是人民生存的根,只要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