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生娃基本不花钱让生育友好具象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14 11:12:05  稿源: 宁波日报

  张西流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全周期的生育保障体系,助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除了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近年来,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11月12日央视网)。

  “生娃基本不花钱”,如今在一些政策先行地区成为现实。当生育成本被有效降低,生育友好便不再是抽象的倡导,而是具象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这一转变,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国家未来竞争力。

  长期以来,高昂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成为许多年轻人“不敢生”的主要原因。从产检、分娩费用,到婴幼儿奶粉、托育服务,再到学区房、课外班,育儿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可能成为家庭的负担。尤其在城市,育儿成本甚至被量化为“百万级”的投入。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娃基本不花钱”,传递出政府主动分担生育成本、构建生育支持体系的坚定决心。

  “基本不花钱”,并非指完全免费,而是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大幅降低家庭在生育过程中的直接支出。例如,一些地区已开始推行生育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发放育儿津贴、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扩大免费学前教育等举措。浙江、四川等地试点“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对二孩、三孩家庭给予购房补贴、税收减免和教育优惠。这些政策如同一张安全网,托住家庭在生育过程中的经济压力,让“想生敢生”成为可能。

  “生娃基本不花钱”背后,是对“生育价值”的重新认知。生育不仅是家庭的私事,更是社会公共事务。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未来劳动力的补充、消费市场的拓展、创新活力的注入。因此,政府和社会有责任通过公共投入,对生育行为给予正向激励。这不仅是公平的体现,更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然,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仍面临一些困境。财政可持续性、区域发展不平衡、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仍需破解。但方向已明,贵在行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动育儿成本由家庭独担向社会共担转变;同时,配套完善产假制度、性别平等就业环境、女性职业发展等软性支持,真正构建起“生育无忧”的社会生态。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