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AI应用须注入诚实基因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17 09:56:0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木须虫

  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与此同时,由于生成图像、视频、音频的门槛降低,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移花接木”伪造虚假信息的情况频现。在电商平台,有的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进行直播和营销带货,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11月13日《工人日报》)

  AI技术的滥用主要体现在虚假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上。这种行为,不仅破坏市场秩序,也损害消费者对AI技术的信任,必须加以纠治。AI生成内容难以辨别是导致其被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AI工具的日益普及和操作简便化,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易生成所需要的内容。一些AI生成的图片和视频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没有明确的标识,很难辨别。而且,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滥用行为取证难、追责成本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AI生成内容的乱象。

  面对AI滥用问题,我们必须为AI应用注入诚实基因。从法律层面来看,应进一步明确AI生成内容的标识义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开始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内容添加标识以明确其来源和真实性。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对于商业营销、广告性质的内容,应按广告法规定的更高披露标准执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技术平台和电商平台等也需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平台应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识别和拦截,对违规账号进行处罚。同时,善用客户评价机制,履行好“把关人”的责任。此外,商家也应诚信经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宣传。

  对于每个应用者而言,要树立AI善用理念,所生成内容与信息,应当用于正当合法目的,使之成为辅助工作、经营的工具,而非造谣、欺诈的利器。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遏制其滥用行为。为AI应用注入诚实基因,让科技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服务人类,才能真正体现科技向善的伦理追求。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