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莫把防诈提醒的暖心事办成烦心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14 11:28:1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何良京

  笔者的一个亲戚,日前吐槽了这么一件事。某日上午,手机铃声响起,屏幕显示对方是乌克兰的,接起一听,原来是推销什么东西,于是马上挂机。

  几分钟后,又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进来,自称是当地派出所。电话那端传过来的,是暖心的嘱咐,大意是你刚刚接了一个境外电话,现在电诈活动猖獗,谨防上当受骗。

  搁下电话后,亲戚心里暖暖的。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则有点变味了。

  因为人情往来,当天下午,亲戚就近去自助银行取了2000元现金,不料还没回到家,派出所的电话就追了过来;在确认了取款事项后,要亲戚去派出所做笔录,“当面说清楚”。亲戚表示,为这区区小事,不想去派出所。可对方扔下一句“你不来,我们来”,因为“上面有要求”。很快,亲戚就迎来了“不速之客”。

  市民接一个境外电话,去银行取点钱,且数额不大,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由于电诈案件频发,给一个善意提醒,也算是治安管理部门的一项义务,保护市民财产安全嘛。但一定要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并要求当事人去派出所做笔录,就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了。诚然,最后是“上门服务”,但是否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呢?警车平白无故开到家门口,是否会引起左邻右舍的别样猜想呢?

  说起电诈,人人痛恨。在“提醒警示”过程中,金融、治安、媒体等部门,如何把握好“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防止流于形式主义,甚至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有待相关部门费心斟酌把握。如果纯粹是为了完成“上面的要求”,结果就难免把安民的暖心事,办成扰民的烦心事。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