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让教师回课堂,让教育归本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11-20 09:48:57  稿源: 新华社

  郑天虹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单、非教育教学任务、借调借用管理、数据填报、课后服务等提出硬性要求,明确不得将“留痕资料、台账记录”作为教师评价依据。

  通知指出了问题症结,也给出了解决路径。切实为教师减负,不仅需要明确举措,更要把制度刚性落实为基层常态,真正让教师回到课堂,让教育回归本质。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学校把看得见的“痕迹”当作抓得住的“业绩”,会议多、表格多、App多、打卡多,迎检迎评频次高;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进校园、进课堂,层层摊派;公开课、评比展演不断“材料化”,本该是育人导师,却变成“表格战士”。

  这些非教学事务侵占备课、批改与辅导时间,挤压教师专业成长空间,削弱职业获得感,放大家校矛盾,最终会损害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校的育人生态。

  真正落实为教师减负,必须校准评价方向。对教师的评价要回归课堂与学生发展,而不是将参与非教育教学任务情况与考核评优硬性挂钩;课后服务要有益学生,也要尊重教师,规范总量与时段,保障合理补偿,防止课后服务异化为“自愿加班”。

  从“规定上墙”到“减负落地”,有不少具体工作要完成。为教师设立“合理拒绝”的通道,形成制度性保护。对强制打卡、积分排名等让广大教师头疼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合相关应用与数据平台,统一入口、统一标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压减重复填报与多头报送,让教育数字化真正给教师做减法,而不是添麻烦。

  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教育回归本质、治理回归常识。将教师的宝贵时间还给教学和备课,就是让教师轻装上阵、静心育人,让学生体验更高效的课堂、拥有更良好的成长环境。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